被囚禁在“广州国民特别感化院”(国民党监狱)的女子军特务连领导和琼崖妇女干部,右起:庞琼花、蒙汉强、黄墩英、王时香、冯增敏、庞学莲、王学葵、林尤新
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大会遗址———乐会县第四区赤赤乡内园村。
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红军独立师和女子军第一连使用过的旗帜。
女子军战士使用过的斗笠和军帽。
2006年4月底在红色娘子军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中,当时健在的部分娘子军老战士合影。
娘子军连连长冯增敏的女儿庞学雅听着娘子军纪念堂内正在播放的“向前进,向前进……”的歌曲,看着陈列在馆内的一张张母亲和其他娘子军战士的老照片,如烟似雾的往事袭上心间,母亲冯增敏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她的眼前。
琼崖妇女投身革命
女子军特务连成立
“我的母亲冯增敏曾是娘子军连的连长,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静静地看着照片,原琼海市税务局副局长庞学雅的眼眸里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五四”运动后,琼崖妇女迅速觉醒。1927年,在冯增敏的家乡乐会四区形成了琼崖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在琼崖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她们战时打仗,平日里积极投身于妇女工作,冯增敏就是当时琼崖妇女的典型代表。
冯增敏从小就在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和哥哥冯增兴(共青团乐会县委书记)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16岁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哥哥被国民党杀害后,冯增敏挥泪继承哥哥冯增兴的遗志,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有一天晚上,冯增敏到敌人炮楼下面贴标语被捕,被关进了乐城监狱,当时狱中关着300多位革命同志。冯增敏被保释出来后,当向导带领红军攻下了乐城监狱。
“母亲拿着舅舅(冯增兴)放在家中墙壁里的枪,冲在前面,向监狱和炮楼猛烈开火。”庞学雅回忆说。
冯白驹将军后来在《关于我参加革命过程的历史情况》一文里回忆,在琼崖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时期,琼崖妇女强烈要求参加红军,拿枪上前线杀敌,为了表彰和发扬琼崖妇女的革命斗争精神,琼崖特委决定成立女子军特务连。
“知道要成立娘子军连的消息后,母亲连夜做了一件大襟衣,和几个要好的姐妹一起报了名,经过测验后,母亲成了一名自己向往已久的红军战士。”
在凤凰树开花的季节,红色的花朵挂满了树梢,犹如一面面红色的旗帜,“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在乐会四区赤赤乡内园村成立。娘子军连的战士们接过了师部授予的连旗,并在连旗前庄严宣誓:坚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
“娘子军连分为三个排,每排分为三个班,共100人。娘子军红色连旗的右上方绣着黄色图案,图案的外形是五角星,里面衬着锤子和镰刀,象征着娘子军连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陈锦爱告诉笔者。
诱敌深入伏击圈
沙帽岭首战震声威
经过几个月的练兵,1931年6月26日,娘子军迎来了第一场战斗———沙帽岭伏击。
岁月如白驹过隙,昔日英姿飒爽的娘子军战士王运梅今年98岁了,海南女性所特有的纯朴面容,早被岁月镌刻出层层沟壑,诉说着娘子军生命的厚重与朴实。老战士王运梅回忆起了娘子军们打出声威的第一战。她回忆道———
“这场战斗是和国民党民团陈贵苑正面交锋。乐会县‘剿共’总指挥陈贵苑告诉团丁:女子军个个漂亮,打起仗来并不怎么样,谁抓到就是谁老婆,那个连长抓到后就是我老婆。”
敌人的轻敌正是娘子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当时,红三团一营早就事先埋伏在两边的峡谷山林中,娘子军边战边退,把敌人引入了红三团的伏击圈。
娘子军与红三团战士一起,打死了70个团丁,抓到了30个团丁,缴了100多支枪,还有2000多发子弹。
王运梅说:“我们活捉了‘剿共’总指挥陈贵苑,把他押了回来。对国民党团丁们进行思想教育,给他们路费让他们回家,并说想回去继续当团丁的我们也不阻拦,但下次再被我们抓回来,我们就不客气了。”
女子连成立后,作战英勇,名声很快传开,在海南人民特别是妇女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带动了更多的妇女反抗压迫,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娘子军由一个连发展成为了两个连。
红军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只好龟缩在据点里。娘子军们就当起宣传员,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在路边写标语,在街头演出,发动群众参军参战。
“阿妈说她们写标语的花样可多了,有时用彩色的纸来写,贴在墙上。有时用椰丝蘸槟榔汁和石灰粉搅的浆往墙上写。有时还把竹子劈开写在竹片上。街头演出的内容大都是地主欺压农民的故事,阿妈个子高,常演大地主。”庞学雅说。
经过宣传,很多群众的觉悟提高了,他们很多人会主动站出来控诉国民党团丁们的罪行。有的团丁经过家人的喊话,弃暗投明,主动带着红军去烧炮楼。
马鞍岭阻击战
英勇壮烈存英名
1932年秋,蒋介石派陈汉光警卫旅和空军的一个分队来“围剿”节节胜利的琼崖红军,对中共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琼崖独立师师部等机关所在地琼东四区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敌人的数量和装备都远远优于琼崖红军,而琼东四区的部队只有红军的一个营和女子军连。
“母亲后来告诉我,当时的形势十分紧迫,为掩护琼崖特委转移,女子军连决定在马鞍岭上阻击敌人。”庞学雅说。
老战士王运梅回忆起惨烈的马鞍岭阻击战,仍然记忆犹新,“敌人装备精良,飞机在头上轰鸣,大炮炮弹在身旁落地,机关枪到处扫射,在我旁边的一名娘子军战士不幸给机关枪扫中,牺牲了,我就乘敌军机关枪手打完子弹的时候,把她的枪捡了回来,背在自己身上,后来交给了组织。”
由于子弹奇缺,娘子军连在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后,弹药几乎全用光了,她们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誓与敌人战斗到底。在每人留下一颗光荣弹(自杀的子弹)后,她们把所有的子弹全部集中到神枪手大娥的手里。
敌人发起了第三轮猛烈的进攻,娘子军连的防御火力根本就不可能阻挡住敌人的进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王文宇师长不顾自身的安全,带着四个红军战士同娘子军们并肩作战。由于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而且阻击的目的已经达成,琼崖特委已安全转移,最后,大家决定留下一个班打掩护,其余的撤退。
“母亲说,每个娘子军都知道留下来意味着什么,但还是争先恐后地愿意留下来,掩护别的姐妹们撤退,师长王文宇和我母亲商量后,决定留下二班的十个人打掩护。”庞学雅说。
马鞍岭阻击战是娘子军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数十位娘子军战士就此长眠在这密林高山之中。晚上,冯增敏连长带着一个班回来接应时看到,梁居梅(班长)、陈月娥(大娥)、张泮英、张昌英、孙玉芳、许秋娘、许世容、欧继花、陈业花、陈俊蛟十位娘子军战士躺在被炮火炸翻了几次的土地上,但她们仍保持着与敌人搏斗的姿势,摔断的枪横七竖八地扔在她们身边,诉说着娘子军不屈的革命精神!
狱中站稳立场
坚守对党忠诚
1933年春,琼崖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琼崖特委决定红二师所属各团化整为零,疏散到各地转入秘密活动。娘子军在短短两年的革命斗争中,她们有17位女战士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后来包括连长、指导员在内的7名娘子军战士被捕入狱。
在敌人的监牢中,娘子军战士受尽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她们站稳革命立场,保持革命气节,谁都没有出卖同志,谁都没有变节动摇。
“阿妈告诉我,在狱中,她们放声大骂陈汉光,砸坏了监狱中的木质工字窗,打碎了狱中的陶器器皿,控诉反动派的罪行。”庞学雅说。
冯增敏在狱中得了疟疾,死活不让狱医治疗。陈汉光知道后,叫几个士兵强行按住冯增敏让狱医注射药水。
“母亲说,她们7名娘子军女战士,无论是在狱中还是在后来的广州国民特别感化院里,都坚守对党的忠诚,谁都没有出卖过同志。”庞学雅说。
抗日战争开始后,娘子军战士获释。她们继续发扬殊死奋战、敢为人先的精神,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
1960年,为了表彰娘子军的革命精神,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亲自接见了娘子军连连长冯增敏,并赠给冯增敏一支半自动手枪。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连的战斗历程虽然不长,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组织完整、纪律严明、意志坚强、斗争英勇的妇女革命武装,其产生的政治影响和历史意义极其深远。正如矗立在嘉积街头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塑像碑文所说:‘斯为妇女解放运动之旗帜,海南人民之荣光’。”陈锦爱说。
清清的万泉河水流过琼海,载着历史的沧桑记忆;在万泉河边诞生的中国第一支有着完整建制的女兵连,如沧海遗珠,在岁月的风尘中熠熠生辉。
“古有花木兰,今有娘子军”,从1931年到1932年,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支妇女革命武装红色娘子军,在琼崖燃起的革命烽火中,用青春谱写了壮丽的红色诗篇。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