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家近展示打柴舞唯一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26日下午,在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记者见到已72岁的黄家近老人,他是国家级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打柴舞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
听说要在村里建打柴舞传习所,黄家近老人非常高兴,他从8岁开始跳打柴舞,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打柴舞传授给下一代人。60多年来每次村里有老人过世,黄家近老人都要去跳打柴舞,他是村里跳打柴舞跳得最好的人。“每次跳舞都至少跳半个小时以上,动作很激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木头打到脚,就有可能受伤。”黄家近说。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敢跳了,就是怕受伤。只有勇敢者才敢去学、去跳。”黄家近老人说。回忆起60多年的跳舞生涯,黄家近老人很是骄傲:“在村里打柴舞跳得好的人是很受尊敬的。”
黄家近老人介绍打柴舞有一整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是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棍组成,垫木长约3.5米,直径约12公分,小木棍长约2.5米,直径约2.5公分。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二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棍。木棍两端分别由数人执着,两两相对,作上下、左右、分合、交叉击拍,发出强烈有力的节奏。舞者跳入木棍中,来往跳跃、蹲伏,模仿人类劳动和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老村长黄仁良告诉记者,郎典村有近1000人,但随着人口外迁和生活方式改变,村里愿意学打柴舞的人越来越少。他对黄家近被选为打柴舞唯一代表性传承人感到非常自豪。
由于好学和聪慧,黄家近不仅是打柴舞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还是目前三亚市正在申报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钱铃双刀舞的传承人之一。
黄家近老人表示,一定要在跳得动的时候把打柴舞传给年轻人。目前黄家近老人的儿子黄乐强正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打柴舞。
(编辑:谢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