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海南王氏宗亲先祖王居正与秦桧的一段恩怨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耿 时间:2013-08-05 10:57:50 星期一


王居正的墓碑。 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摄


岳王庙秦桧铸铁铜像 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摄


王氏先祖王居正画像 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摄

    南宋兵部侍郎王居正是海南王氏宗亲的渡琼始祖之一,曾受奸相秦桧排挤,被贬海南岛。

    然而,据《宋史》记载,王居正一度与秦桧是好友———“素与秦桧善”,因为秦桧拜相后,曾经在王居正面前抒发的豪言壮语,没有一样能落到实处,王居正便向皇帝参了秦桧一本,秦桧怀恨在心,择机将他贬出京城。

    秦桧当道时,最大的受害者恐怕是精忠爱国的岳飞父子,岳飞的部将于鹏也被发配万安州(今万宁)。他还打压和迫害了一大批忠义之士,包括被流贬到海南的李纲、李光、赵鼎、胡铨等人。

    被诸多海南王氏宗亲奉为先祖的王居正,也是秦桧排挤和打击的异己对象之一。

个性书生

    王居正,字刚中,祖籍江苏扬州,自幼好学,工于文词。《宋史》对其形象用8个字加以描述:“仪观丰伟,声音洪畅。”

    王居正进入太学,即国子监读书时,那些学习王安石所撰的“新经”《字说》的人,都得到主管人事任免者的重用,于是他对别人说:“或贫穷,或发达,一切皆有时机和际遇,心中的是非观怎能随意改变呢?”

    原来,王安石当权时所作的《字说》,大多穿凿附会,流于佛家和道家思想,但一时间治学者不敢不传习,用人单位则纯粹将它作为取士的标准,读书人不得提出自己的学说,不许自成一派,先儒的经典和注疏都被废黜而不用。后来,王安石的“新政”罢黜,《字说》一书才被禁,湮没不传。

    由于不苟同王安石的《字说》和“新政”,王居正愤然离开太学,流落民间10余年。此后,国子监“司业”黄齐看到他的文章,认为他有辅佐君王之才,到了贡举考试时,准备擢举他为魁首,给士子树立典范。不料,其他考官坚持将他列为第二名,选调为江西“饶州安仁县丞”、湖北“荆州教授”,王居正都不赴任。河北大名和江苏镇江的两名守帅,交相征聘他到当地府学任教,王居正也不去。

    建炎三年,1129年,刚过虚岁三十的范宗尹被举荐为丞相,时值金兵大举南下,朝廷内外惶惶不可终日。范宗尹便召来正在江苏阳羡山中避乱的王居正,寻求帮助。王居正说:“时势如此危急,你不倾尽所学来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还要等谁呢?”便将自己的见解说了一通。

    范宗尹惭愧地致谢后,入朝将王居正的观点转述一番:“今日的局势,朝廷上下都觉得难,却当有容易之处,国弱敌强,都因为昔人在难处中勉强为之,今人觉得难而不再有所为。等待天意,实则是强敌而自毙。宣和(1119-1125)末年的时候,十有五六人觉得难,到了靖康(1126-1127)年间,与宣和比,谁更难?靖康末年,十有八九觉得难,到了现在的建炎(1127-1130),与靖康比谁更难?由此可见,今日虽难于前日,怎知他日不难于今日?正是因为在宣和的时候以为难,才有靖康之祸;靖康以为难,才有了今日之忧。”

    宋高宗赵构听罢,大为赞赏,对范宗尹说:“像王居正这样的人才,我一生中能得一人,就足够了。”于是,王居正被任命为太常博士,不久升为礼部员外郎。

直言谏臣

    绍兴元年(1131年),范宗尹受秦桧排挤,降为温州知府。王居正因此请求到京外任职,没有得到应允。

    江西抚州郡守高卫上书称,有甘露降在该州的祥符观,已绘成图,想献给皇上。王居正答复道:“当下恐怕不是天降祥瑞的时候。”拒绝了高卫的献图。

    此后,王居正先后任职太常少卿兼修政局参议、起居郎。

    宋高宗曾经广开言路,开诚纳谏。王居正便集结史上帝王纳谏的事例达15卷之多,以广播赵构的旨意。高宗还就时务问题遍访群臣,王居正则上了一篇数千字的奏疏,论到节省行政开支,尤其显得迫切:“宋兴百七十三年矣,所行多弥文之事,今陛下所至,曰行在于一日二日,少驻跸之顷,欲尽为向者百七十三年之事,非所谓知变也,夫不知随时以省事,而乃随事以省费,故今日例有减半之说,究其实未始不重费,愿诏大臣计百事之实而论定之,苟非御宼、备敌、任贤、使能、振恤百姓,一切姑置,则费省而国裕。”

    早先,王居正与秦桧一向交情甚笃。秦桧还是一名“执政”的时候,与王居正一起谈论天下大事,滔滔不绝,观点尖锐。当上宰相后,先前所言一概没有兑现。

    王居正厌恶秦桧的诡诈,见到高宗时言及此事:“秦桧尝语臣,中国人惟当着衣噉饭,共图中兴,臣心服其言。又自谓:使桧为相数月,必耸动天下。今为相施设止是,愿陛下以臣所闻问桧。”

    秦桧因此怀恨在心,将王居正贬为江西婺州知府。

    按旧制,婺州每年要进贡罗布一万匹,进入崇宁(1102-1106)后增加了5倍,建炎(1127-1130)中期减为两万匹。王居正到任时,朝廷负责纳贡者想恢复崇宁年间的罗布数量,他便到朝中大力游说,可是户部的督促更加严厉。王居正干脆不执行公文,并对属下说:出什么事我来负责任,不会让你们受连累。还写下文书交给手下的官吏,说:“上面要是怪罪下来,拿出这个就可以解脱干系。”尔后,他又上疏,向皇上陈述“五不可”,终于得到豁免岁贡的诏书。

    建炎中,各个曹司购买“御炭”,要求木炭必须是“胡桃文(纹)、鹁鸽色”。王居正说:“老百姓以炭为业,一直住在深山里,哪里知道什么是胡桃文、鹁鸽色?”于是入朝面上,使得皇上下诏制止了这一劳民伤财的奢靡之举,召他为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史馆修撰。

    王居正在皇帝面前为民请命,减免贡赋的事例还有很多。

    王居正后来又兼任权直学士院,升迁为兵部侍郎。

理学大家

    王居正不但是南宋朝廷的一位谏臣、能臣,还是鲜为人知的一个理学大家。

    王居正在一次被召见君时,将其论述王安石父子不符合“圣道”的文章共42篇,命名为《辨学》,献给皇上。他问宋高宗,王安石学说的弊端是什么。皇帝说,王安石之学,杂糅旁门左道,想仿效商鞅富国强兵,今日之祸,人们只知道蔡京、王黼的罪过,但不知是出于王安石。

    王居正说,王安石得罪万世,不止于此。于是指出王安石解释经典时,言论中不但“无父”,而且“无君”。高宗听后,大惊失色道:“这不是危害到了‘名教’吗?这正是孟子所说的‘邪说’啊!”之后,王居正将皇帝的这些话辑录在其《辨学》前面,作为序言。

    尽管王居正的人品和学问深受皇上赏识,但毕竟是秦桧的眼中钉,以至于又被“挤”出京都,到江西饶州(今江西上饶)当知府,不久又调往吉州(今属江西吉安)。后来竟遭到弹劾而被罢官,王居正只好退隐括苍(今浙江丽水东南)达3年之久。

    不过,在宋高宗和一些贤臣的努力下,王居正还是得到了起用———温州知府,但他知道秦桧专权,自己必不为所容,便以眼睛有病为由,请求担任闲职,言论不及时事,宾客来了也只是谈论经史而已。然而,秦桧对王居正还是颇多顾忌,让人弹劾他“为赵鼎汲引,欺世盗名”。于是,王居正又被罢官,管理皇家祭祀事宜整整10年。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王居正去世,享年65岁。

    《宋史》在王居正传略的末尾特别提到,其学问以六经为根基,颇受理学大师杨时(1053-1035,程颐、程颢的弟子)的器重。杨时曾将自己所著的《三经义辨》给王居正看,说:“我来起头,你来完成我的目标吧。”王居正受到激励后,先后用了10年时间,写成了《书辨学》13卷、《诗辨学》20卷、《周礼辨学》5卷和《辨学外集》一卷。

    后来,王居正进献自己的著作7卷,而杨时的3卷《义辨》也列入“祕府”(古代皇家藏书之所),二书既行天下,人们也就不再提王居正的学说了。就此而言,王居正也是名副其实的理学大家,完全可以与程、朱和杨时等人齐名于后世,只是他的著作成全了杨时,个人的名誉反而被卷帙浩繁的儒学经典埋没了。

    《宋史》没有王居正被贬琼州的记载,但海南王氏谱牒称,王居正是其迁琼始祖,1151年二月携妻子李氏(丞相李纲的女儿)和两个儿子王斗魁、王斗纠渡琼,三月辞世。现有海南王居正研究会,主要从事家族历史和后代繁衍分布研究。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