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椰城走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曲“爵士时代”的挽歌
来源: 人物 作者:王凯 时间:2013-09-23 09:03:35 星期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文版本

  

《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报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菲茨杰拉德与妻子

  

1920年代的菲茨杰拉德

  

  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近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这个关于爱情的悲剧引起了观众的深度关注和讨论。电影是根据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的热映也引起了人们对原著的兴趣,过世多年的菲茨杰拉德和他如诗如梦的作品一起再次走进了中国读者的视野。

  菲茨杰拉德的最著名粉丝村上春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推崇备至,他曾经这样评价:“如果让我举出迄今为止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书,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倘若只让我从中挑选一本,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

  初入文坛的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1896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商人家庭,父母都是规规矩矩的老派人物,他们曾有过两个女儿,但都夭折了,菲茨杰拉德是家中唯一的孩子。菲茨杰拉德读小学时便酷爱文学,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1909年10月,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雷蒙抵押之谜》在校刊《时时刻刻》上发表,这是一篇关于侦探的故事,当时菲茨杰拉德刚刚13岁,这次小小的成功为他日后的文坛传奇埋下了伏笔。  

  1913年,菲茨杰拉德在亲戚资助下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期间因热衷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致使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有一次菲茨杰拉德与任课教师发生了冲突,这位老师气愤地指责他成绩太糟糕,不能给他及格,菲茨杰拉德申辩说:“先生,你不能给我不及格,我是一个作家。”但学校并未因他是一名“作家”而容忍他的成绩,1916年1月,菲茨杰拉德被勒令退学。

  1917年,菲茨杰拉德应征入伍,被授予步兵少尉军衔,在军队训练营里,他写下了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的初稿。此间菲茨杰拉德爱上了日后成为他妻子的珊尔达,并且订了婚。大战结束以后,他回纽约谋生,但收入微薄,生活贫困,未婚妻要求解除婚约。菲茨杰拉德深受打击,失望之余返回家园,闭门修改被屡屡退稿的《人间天堂》,这时菲茨杰拉德遇见了著名编辑和出版家斯威尔·帕金斯。

  帕金斯原是《纽约时报》记者,1910年加盟查尔斯·史克里布纳出版社,热心扶掖年轻作家。在帕金斯建议下,菲茨杰拉德对《人间天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最终获出版。小说出版后轰动一时,赢得了读者和批评界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最优秀的美国小说”,两年内印刷了十几次,近5万册,成为当时有名的畅销书。

  《人间天堂》的出版改变了菲茨杰拉德的人生,与其分手的恋人珊尔达也重新回到他身边,两人在纽约圣·帕特里克大教堂举行了盛大婚礼。此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进入一个丰收期,他的小说、诗歌、剧本、特写等相继出现在《星期六晚邮报》、《大都市人》和《时髦人士》等刊物上,拥有数百万的固定读者群,收入颇丰。菲茨杰拉德与珊尔达也成为那个时代奢侈生活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美国和欧洲过着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此间,爱情和婚姻成为菲茨杰拉德关注的焦点,在他随后的作品中,婚姻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也许是与珊尔达失而复得的感情让菲茨杰拉德加深了对婚姻的感悟和认识。

  《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

  一战结束后,美国进入了一个表面奢华而背后空虚的镀金年代,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时代,他曾多次说过:“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嘲讽的时代,一个放纵的时代。”菲茨杰拉德将这个时代命名为“爵士时代”,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往往将其称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代言人。

  1925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该书被公认为是其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小说情节并不复杂,描述了一个梦想成为作家的普通人尼克从故乡来到纽约,与主人公盖茨比相识。盖茨比年轻时是一名少尉军官,并不富有,他爱上了一位叫黛茜的姑娘,黛茜对他也情有所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盖茨比被调往欧洲,黛茜因此与他分手,嫁给了出身豪门的汤姆。盖茨比痛苦万分,他坚信是金钱让黛茜背叛了爱情,于是立志要成为富翁。几年以后,盖茨比终获成功,他在黛茜家对面筑起了一幢大厦,挥金如土,彻夜笙歌,希望能够引起黛茜的注意,以挽回失去的爱情。尼克为盖茨比的痴情所感,便去拜访久不联系的远房表妹黛茜,向她转达盖茨比的心意。黛茜在与盖茨比相会时有意挑逗,盖茨比听她随意摆布,天真地以为那段不了情又有了如愿的结局。然而此时的黛茜早已不是往日的黛茜,她不过是将两人的暖昧关系当做一种刺激和消遣而已。黛茜开车轧死了丈夫的情妇,盖茨比为保护黛茜承担了责任。但黛茜已打定主意抛弃盖茨比,在汤姆的挑唆下,其情妇的丈夫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盖茨比最终成为了牺牲品。人们在为盖茨比举行简单的葬礼时,冷漠的黛茜却已和丈夫去欧洲旅行了。尼克目睹了黛茜等人的虚情寡义,深感厌恶,于是怀着一种悲悯的心情,离开繁华、空洞、虚假的都市,回到了家乡。

  《了不起的盖茨比》本来是个极为普通的爱情故事,但菲茨杰拉德出手不凡,他将小说的重心放在“美国梦”的破灭上,使主题得到了很好的升华。这部小说的翻译者、著名学者巫宁坤教授在译后记中评论说:“菲氏(菲茨杰拉德)并不是一个旁观的历史家,他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也完全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栩栩如生地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气息和感情节奏。但更重要的是,在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酒醒人散’的怅惘,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梦’感到幻灭的悲哀。不妨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一个与德莱塞(美国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异曲同工的美国的悲剧。直到今天,《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是美国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

  小说中有菲茨杰拉德的影子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看出,在尼克和盖茨比身上都有菲茨杰拉德本人的影子,就连他自己也承认:“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我是真实地生活在世界里,还是在扮演我小说中的一个角色。”

  小说的诞生其实缘于菲茨杰拉德的初恋。

  1915年1月4日,正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的菲茨杰拉德回家邂逅了富家少女姞内瓦。姞内瓦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证券商人,外祖父是建筑大亨,她生着一头深色的卷发和一双棕色的眼睛,说话时不断变着调子,好像是在歌唱,“把每个字都唱出一种以前从未有过、以后也决不会再有的意义”;而穷小子菲兹杰拉德也完美极了,“他长相极度英俊,脸部的轮廓甚至比女人更美,他嘴唇敏感又柔软,淡金色的头发从中间分开又小心地梳到后面。青春期的几年来,他已经自成一番风度,说话时既风趣又不失真诚”。少男少女一见钟情,一场美丽的爱情开始了,5日晚上他们跳了一夜的舞,第二天菲茨杰拉德要去车站赶火车。姞内瓦送他到门口,四目相对,含情脉脉,周围都是熟人,两人没有接吻,只是握着手说再见,他说他会写信,她说她会回复。

  后来两人经常通信,菲茨杰拉德也多次回去与姞内瓦偷偷约会,但他始终没有吻过姞内瓦。1916年8月,姞内瓦的父亲一句话结束了这段恋情:“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这段初恋给菲茨杰拉德带来了刻骨铭心的耻辱,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遭遇也是如此。

  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里,我们发现女主角几乎都是姞内瓦的化身,美丽、高傲、多情却又薄情,不管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黛茜、《五一节》的伊迪丝,还是《冬天的梦》里的裘迪琼士,都是如此———这也许是菲茨杰拉德心中永远的隐痛?

  菲茨杰拉德与姞内瓦分手后相约毁去两人之间所有的通信,她照办了,而他却没有。1940年,菲茨杰拉德因酗酒引发心脏病离世,妻子珊尔达正住在精神病院,他们的独生女儿为父亲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姞内瓦的这些信件,将其寄还原主———此时的姞内瓦早已遵从父命嫁给了芝加哥的一名百货大亨,正过着贵妇人的生活。

  据说姞内瓦一直活到了1980年前后,亲眼见证了初恋情人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但她终生都把当年的情书锁在柜子里,没有和任何人说起“我就是那个黛茜”。直到去世后,人们才发现了那227页书信,书信上面压着一本姞内瓦少女时代的日记,日记的扉页上写着:“我只记录闪光的时刻。”

  菲茨杰拉德与妻子珊尔达的墓前有这样一行文字:“于是我们奋力前进,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过去。”这也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的最后一句话。

  或许,人生就是如此?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