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透过建筑看琼北古村落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刘贡 时间:2014-12-08 15:29:12 星期一

 

  澄迈县金江镇美郎村美榔姐妹双石塔  李幸璜 摄

 

  先后两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海南村落中,琼北村落占比84%。而文昌、定安、海口等琼北市县,仍有大量保存完好的传统古村落尚未进入名录。

  为何琼北古村落更盛?其中必然有经济和文化的因素。但人们眼见和感受更直观的,却是建筑。

  “往里面去,进去看呀!”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道堂村委会三卿村,坐在村口大叶榄仁树(枇杷)下的阿婆阿公们,热情招呼着游客往巷道里走。

  老人、大树、巷道等,便构成了琼北古村落最重要的元素。老人守护村庄,大大方方与游客合影;大树多为榕树、枇杷树或菠萝蜜树,是古村古老又充满生机的标志;巷道连接着古建筑,蕴藏居住的智慧与祖先的传奇。

  空中俯瞰琼北古村:

  整齐屋顶凸显“梳式布局”

  飞机即将降落美兰国际机场,从南侧窗口看下去,略过南渡江后,两片被植被包裹、似逻辑排列的灰色建筑群尽收眼底。

  “那是什么景点?”游客指着问邻座的海口人,得到的答案却很意外:“村庄,琼北最普通的村庄。”

  问得多了,海口人也会上百度或谷歌地图上查找,原来分别为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儒范村和琼秀村。

  这真的是琼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要么建筑群规模宏大、整齐协调,要么建筑材料原始保留,要么建筑的公共设施系统完整……总之,感官上给人以震撼,心底里由衷赞叹。

  典型的琼北村落布局,平面单元大多数是三合院。正屋与正屋工整对齐,前一家的后门正对后一家的正门,通风散热,俗称“穿堂风”。由于外观基本一致,像梳子一样,这种村落结构又称“梳式布局”。

  即使是梳式布局,也讲究“靠山面水”的位置选择。村落整体方向上大多坐北朝南,可以偏坐东朝西,或者偏坐西朝东,极少坐南朝北。

  《中国民居研究》一书认为,海南日照充足,又因为天气湿热,因此朝向与通风相比较,更讲究通风,而不像北方严格要求面朝正南。

  “靠山”指前低后高,依山坡排列。琼北无高山,村落基本依地势稍微隆起的坡地而建。“面水”则是指村落面朝河流、湖泊、溪水、水井或者水田。

  如入选名录的澄迈县金江镇杨坤村委会,下辖的几个自然村中,绿水塘村村前自古就有一泓碧水;双井村也顾名思义;美敬村前的方正水塘,显然是人工开凿扩建而成。

  再研究建筑的形制,琼北传统居民要求上下连接,由“间”成“行”,“行”又发展为多行,如文昌市会文镇有十八行村。

  研究琼北民居的专家,海南三寰城镇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韩盛介绍,“间”即“进”的概念。一个传统村落由一户人家或几户人家繁衍而来,前一“进”与后一“进”之间,可能是兄弟、叔伯兄弟等族里的亲戚关系。从卫星地图上翻开,许多村落最多时有十几“进”。

  “行”与“行”之间为相隔2米左右的巷道,称“里巷”,它是村内纵向的交通要道。在定安冷泉附近,一些里巷正中还修建排水沟,虽然略微影响交通,但看上去整齐干净。

  “面水”的排列,建筑不断发展的结果就是各“行”指向同一个“心”(即“水”)。又由于前低后高,因此从空中俯瞰,一些村落布局更像“扇形”,典型的有澄迈县金江镇大美村。

  “据说每个村落最早定居的先人,必定考究了风水格局,后人便无需再费心思,只需照线条排列建造。”海口市民黄靖说,他前年回文昌老家修建祖屋时,愈发佩服起先人的智慧。

  标志性建筑:

  古塔、水井、牌坊、碉楼

  按照GPS绕村与村之间的小路找到刻有“杨昆”石牌的杨坤村,却并不知道这只是杨坤村委会下的一个自然村——双井村。村里一位潘姓少妇和她的孩子立刻指引大家前去看“双井”。

  双井并不起眼,村道将其与建筑群隔开。在琼北,每一个古村大都保留一口公用古井。有的村庄还有多井,如澄迈县白莲镇罗驿村,保留有“马蹄井”、“道猛井”等九口古井。

  在村民的眼里,井是生命之源,若井水从不干枯,则佐证了村子的地脉具有灵气。如三卿村村民小组长带游客参观古村民居,最后一定会绕道古井前,步行到十几米落差的井边,讲某某年大旱,唯本村井水不绝,救活方圆多少人等故事。

  许多中年的村民大都使用过古井,早年还有在古井不远处立水塔,电力抽水蓄水供全村使用。直到近十来年,村村接通了自来水,古井才成为村落的保留建筑物。

  当然,祠庙才算是村落的建筑中心。祠庙属于公共建筑,供奉有宗族祖先,或者各路神仙。祠庙前明堂开阔,一显气势,二有风水,三具集会功能。

  游览琼北的村落,村民定会领着去看祠庙。在周围千篇一律的民居中,祠庙凝聚了村民们共同的心血和情感。修缮、翻新既要保持古风,又要持久耐用,雕梁画栋每一细节都需经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商议,再慎重执行;而祭祀活动前的装扮,平日的维护,尽显村民对祠庙的敬重。

  入选名录的村庄中,罗驿村的李氏宗祠气势宏伟,多次修缮后,现又增加了村史馆功能。宗祠最早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三进合院式布局。相对民宅,每一间正屋高大宽阔,用料也必然贵重。水石结构、梁架、木雕、石刻、彩画等,皆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特色。

  许多祠庙还曾经办过书院或学堂,如罗驿村李氏宗祠1919年为“澄江书院”。那些在祠庙里上过学的老人,对祠庙的感情又更胜一筹。

  倘若有兴趣多走访琼北古村落,就不难发现,许多村庄的祠庙不止一处。有的村庄出过进士为该进士建祠纪念,村里的孩子们考试前烧香以求保佑;有的村庄不止一个姓氏,因此每一姓氏建一宗祠;有的村庄出过名人,或者高风亮节者,村里后人也修建筑来缅怀。

  古村落中,因建筑而出名的还有牌坊。如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美梅村的“耆年硕德”坊,因为孙中山题匾而闻名。如罗驿村“文奎坊”、“步蟾坊”、“节孝坊”等。村民自然精心保护。

  据《琼山县志》记载,琼山地区明清以来修造的各种功名、科举石牌坊就有213座,节孝、节烈、贞节坊115座。

  牌坊在海南民间俗称“梁牌”、“风牌”,一般是四根间柱形成三个空间,由额枋相连,中间称明间,两边称次间。

  碉楼也是琼北村落古朴的象征。如澄迈县老城镇石联村委会谭昌村隶就有3座民国时期的碉楼。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社村的“福兴楼”,也称“龙楼”,相传为龙济光任两广矿务督办时所建(1916年至1918年)。碉楼建于社会动荡时期,作防御用,因此碉楼故事多有传奇色彩。

  而塔,则跟传说和风水关系密切。如澄迈美郎村双石塔,罗驿村的道乐塔,前者据说为纪念一对出家的姐妹,后者欲留住将飞走的凤凰。

  如今美榔双塔已修葺成景点,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围绕塔身,欣赏粗犷的庄重朴实,比例的匀称适度,石榫的巧妙吻合,还可以坐在村集体小卖部凉亭里,一品村子池塘产的清香馥郁的莲花茶。

 

相关链接:

海南东方白查老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海南东方白查老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海南多个传统村落正在消失 保护迫在眉睫
三亚崖城保平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图]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