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山兰变奏伴喜忧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刘笑非 时间:2016-02-29 10:47:45 星期一

山兰酿酒。

东方市江边乡收割后在田里就地晾晒的山兰稻。 陈耿 摄

手捻刀——山兰稻收割工具。

  在2015年11月琼中举行的山兰稻品种现场观摩会上,足足有26个山兰稻种展现在众人面前。有糯米、有稻米,有紫色、有红色,颜色不一,品相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带着小翅膀的稻米。五彩斑斓的山兰稻,让人大开眼界。

  “而事实上,山兰稻的品种远不止26种。”据农业专家介绍,目前的26种山兰稻,是能够进行推广种植的,而在上世纪海南大学的种子库中,曾有过上百种的山兰稻,只是未能全部保存下来。

  在最近的20年时间中,海南许多科研人员投入到山兰稻“提纯复壮”的研究之中,经过不断的杂交和提纯,使得目前推广种植的稻米质量、口感都有了大幅提升,山兰稻也正从“大自然的选择”变成“高端稻米”。杂交山兰“五彩米”,一斗难求。

  相传在美丽的五指山下,住着黎族哥哥阿山和养妹阿兰。他们屡遭后母的虐待, 最终被抛弃在五指山深山处。上苍不忍二人遭受命运的磨难,于是派遣一只布谷鸟送去稻米谷种,他们借着这一粒粒谷种,开垦坡地,种下了丰收的粮食。五指山也因阿山阿兰的辛勤耕耘,变得美丽富饶。

  最终在神仙的撮合下,二人结为夫妻,恩爱一生。而阿山阿兰种的稻米,演变成一种专门生长在山坡旱地上的稻米,后人为了纪念,将其称作“山兰米”。

  这并非流传已久的优美传说,更像是商家促销而创作的故事。在物以稀为贵的现代社会,黎族传统的山兰稻慢慢成了消费者的宠儿。而随着科研机构不断公布对山兰稻的研究成果,种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让山兰稻的价格节节攀高。

  消费市场火爆,山兰稻却并没有像其他作物一样种植面积骤增。刀耕火种对于环境的破坏、山兰稻极其挑剔的生长环境、传统种植以及山兰特性导致难以提高的产量……火爆的背后,山兰稻的现状似乎正面临着一丝尴尬与矛盾。

  千年古稻再登舞台

  “奔格内!”若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旅游,当地人一定会喊出这句欢迎的话语,并拿出黎家引以为傲的“琼浆玉液”山兰酒来招待尊贵的客人,入口香甜,品尝的不仅是民族风情,更是传承千年的传统制酒工艺。

  在我省中西部地区旅游,山兰酒是绝不能错过的东西,在黎村苗寨、特色小吃街等地,山兰酒也一定是畅销的旅游消费品。但不少游客开怀畅饮之后想购买些许继续回味时,却时常不能如愿。“山兰米产量较少,价格偏高,收成好的年头储米制酒,收成不好的时候山兰米价格必然攀升,制酒的米自然少了。”在琼中县,一位当地的旅游从业者说,近两年山兰米逐渐受宠,不少农户想提高种植面积却又担心环境破坏。

  “记得去年底到白沙调研,村民们为了让我们品尝最正宗的山兰米,专门去集市上买了两斤,猜猜价格多少?20元一斤!”中国热带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尹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

  一种几乎要走出历史舞台的旱稻,如何能突然迸发出这样的效益?秘密其实在于山兰稻本身。

  “山兰稻种植的特点就是原始,原始也造就了山兰稻米中保留下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尹明解释道,我省目前种植山兰的地区,大多拥有富硒土壤,种植出的山兰米自然营养价值高,而“吃粗粮养生”的兴起,也使山兰稻收获了不少青睐。

  “10元一斤都没人收,这几千斤的山兰米要是卖不出去,可就亏大了!”

  翻开两年前的报纸,想起自己在新闻报道里中说的话,白沙县青松乡拥处村委会主任吉亚才自己都笑了起来,从滞销到供不应求,曾经受制于自然环境种植的山兰稻如今成了金饭碗,青松乡也因为山兰种植慢慢变得远近闻名。

  全省只种区区4000亩

  不论是大型超市还是网络电商,山兰稻产品已变得琳琅满目起来,更有高档定位的山兰米产品,每斤价格爬上了百元大关,俨然成了“米中王者”。

  “产品这么多,你知道全省的山兰稻种植面积有多大么?只有区区4000亩。”尹明说,山兰稻种植的初衷,还是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解决温饱问题,当效益、产量更高的品种取而代之,山兰稻种植面积锐减是必然的结果。

  既然当下市场火爆,再次增加山兰稻的种植面积是否就能填饱市场的“胃口”?答案却是不能。

  据中国热科院相关专家介绍,山兰稻的种植首先要满足严苛的季节与地理位置要求,盲目扩大面积,只会一味破坏自然环境。“山兰稻是高感光、高感温旱稻,即便是在海南,也必须7月播种,11月收获。”尹明说,此外,在种植过程中,光照时间还不能超过12小时,同时离不开充沛的雨水,因此适宜种植山兰稻的范围也并不广阔。

  “先民选择了山兰稻,却无法改变它特殊的品性,种植位置和产量,说起来是山兰稻自己在选择。”海南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钟兆飞认为,种植难度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刀耕火种。

  放火烧山、就地养肥、播种种植,在自然环境越来越脆弱的当下,山兰稻若进行大规模种植,对于生态的破坏极其严重,对于地力承载亦是极大的考验。而即使是在海南这样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山兰米一年也只能收获一季,亩产最高不足300斤,土地资源利用有限。

  如何在环境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山兰稻继续生存的关键。

  不过,吉亚才所在的拥处村委会,似乎并未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不仅成立了山兰稻合作社,还带着村民们通过种植山兰稻实现了增收。“更重要的是,青山依旧,绿水长流,环境可没被破坏。”吉亚才笑着说。

  被改良的山兰稻

  走在村子的山兰稻田,吉亚才还回味着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百元山兰稻”广告。“又是一年丰收,亩产最高有500斤!而且今年山兰米的价格非常不错。”吉亚才笑着说。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连片的山兰稻田里,似乎夹杂着其他作物。

  “这就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间作’模式。”

  利用起橡胶林和茶山坡地的空隙,运用山兰稻“点种”的特点,由枯枝败叶养肥的土地滋润着山兰稻的生长,也积压了杂草的生长空间,可谓一举多得。产量保证了、环境保护了,珍贵的农耕遗产也完全保留了下来。

  村民手中的种植古法换了新法,科研人员眼里的山兰稻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去年11月在琼中举行的山栏稻品种现场观摩会上,26个山兰稻品种被展现在众人面前。“有糯米、有稻米,有紫色、有红色,颜色不同,品相也不同,还有带小翅膀的稻米。”钟兆飞在介绍的同时,不忘向大家展示五彩斑斓的山兰稻。

  品种的差异,也让山兰稻米拥有了更广的市场方向,观摩会现场,黎族同胞还现场蒸了几锅山兰米饭供众人品尝,古籍中记载“一家煮饭而全村飘香”的场景,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黎族先民生活过的土地上。

  “事实上,山兰稻的品种远远不止26种。”钟兆飞说,展示的26种山兰米,是能够进行推广种植的,而在上世纪海南大学的种子库中,曾有过上百种的山兰稻,可惜未能全部保存下来。

  最近的20年时间里,我省许多科研人员都投入到了山兰稻“提纯复壮”的研究之中,经过不断的杂交和提纯,使得目前推广种植的稻米质量、口感都有了大幅提升,近年来,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山兰稻正从“大自然的选择”变成“高端稻米”的代表。杂交的山兰“五彩米”,甚至难求一斗。

  一个以山兰稻为主的农业产业正在铺开。

 

 

相关链接:

山兰稻
海南五指山尝试辣木与山兰稻套种成功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