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丘濬《祭抱元境神碑》: 古碑背后的爱民故事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邱基美 时间:2016-03-22 09:42:42 星期二

琼州乡贤

 2015年7月中旬,丘濬后人描红后拍摄的《祭抱元境神碑》。

丘濬《祭抱元境神碑》前美味河上的“蛇桥”。 陈耿 摄

海口市龙塘镇国仓村南面,通往美味河与丘濬《祭抱元境神碑》,连向“蛇桥”的一条古道。 记者 陈耿 摄

  【编者按】

  自从先后考中举人、进士之后,丘濬就很少回乡,真正能为家乡人做实事,是在为母亲守孝的那三年时间。

  丘濬惠及家乡的事迹,大多发生在琼山府城,但在距离府城40里的今龙塘镇国仓村一带的村民,也曾从丘濬那里得到帮助,结束了40余年饿着肚子缴粮纳税的艰难日子。

  春节期间,海南日报编辑到国仓村踏访古迹时,在美味山上看到一座倾斜的古碑——《祭抱元境神碑》,得知碑文是丘濬所撰,然而,由于苔藓斑驳,难以辨认全文。好在去年丘濬后人组团前去考察时,描红了碑文,也留下了字迹清晰的照片。

  应编者之邀,丘濬的十七世孙邱基美为海南周刊撰文,讲述丘公当年为当地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故事。

  丘濬(1421—1495),字仲深,号深庵,别号海山道人,又号琼台,谥文庄,琼山府城下田村(今金花村)人,是一位从边陲海南岛到京城的布衣卿相,是海南史上官职最高的海南人。他的著作《大学衍义补》被誉为治国的百科全书;他在家乡建奇甸书院择师以教乡子弟,建学士庄供高人胜士休息游玩,建藏书石屋以培后学,尤其是为抱元图(在今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村民治理水患,造福于民,至今还被村民们津津乐道。

  石门石道石碑记先贤

  丘濬《祭抱元境神碑》位于海口琼山区龙塘镇国仓村南面美味山半山腰的树丛中,距龙塘墟约4公里。

  美味山上,有一座用巨大的火山岩石块垒成的石门,门柱上爬满了生机勃勃的野草。穿过石门,一条沿着斜坡用石块铺成的石道呈现在眼前。绿树成荫,石径通幽,鸟语花香,彩蝶飞舞。石道有56级台阶,每三四级或七八级不等台阶,设有一个平台,供挑重担者或童叟歇息之用,可见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由于岁月悠久,石阶或倾斜或陷落,面目已非昔比,坎坷难走。

  走完石道,就来到了南渡江的支流——美味河边。河面广阔,在微风吹拂下,不时漾起波纹,鱼儿也趁机跳出水面嬉戏。河岸也是用石板铺成的台阶,连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桥,一直伸向新旧沟田洋中。当地人称之为“蛇桥”。“蛇桥”是用火山石垒成的,既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又利于河水流过。每当河水上涨漫过石桥时,河岸就成了临时渡口,人们可泛舟前往田洋劳作。环顾四周,山环抱着水,水倒映着山,俨然置身于优美的山水画中。

  石道左边山腰的树丛中,有一座《祭抱元境神碑》,是明代的古碑。碑坐北朝南,向后倾斜,背靠高坡面朝田洋,高约2.1米,宽1米,厚0.28米,嵌在一块巨大的取原地岩石为底的碑座上。碑座周围水土流失严重,山坡很陡,原两层围碑基石早已滚落到山脚下的河边了。碑表面有两道乱砍乱刮的痕迹。虽年久风化,布满青苔,但经过一番擦拭,字迹仍清晰可辨。

  碑文记载了明代此处常有水患,民不聊生,丘濬为此兴修水利,截流引水,使汪洋变为良田,造福百姓之事历历在目。

  站在碑前远眺,主要发源于龙泉镇(原十字路镇)联新村的美味河,弯弯曲曲,犹如一条白色的带子迂回在辽阔的新旧沟田洋之中,灌溉着龙塘、十字路很多村庄的农田。

  据当地老人介绍,原拱形的石门、碑上的凿痕、碑身的倾斜,都是在“文革”破四旧时破坏的,在村民力争下,石碑才幸运地保存下来。

  丘濬回乡守孝造福村民

  石门、石道、石桥、石碑,这些年代久远、饱经风霜的历史遗存,是丘濬为抱元图村民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珍贵的历史见证物。

  根据碑文和相关史书、志书记载,明成化五年(1469年)岁次己丑三月初七日,丘母李太夫人去世。五月,丘公在京闻丧南归守制,次年才回到故乡。成化七年(1471年)岁次辛卯二月七日,李太夫人营葬之时,皇帝遣琼州府知府吴琛前来谕祭。以翰林院大学士的身份和地位,其母得享谕祭,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在明代并不多见。丘母守节教子之所难、丘公忠君报国之所诚可见一斑。

  抱元图村民获悉丘濬回乡,悲喜交加。几位老者携着小孩抱着一线希望到下田村丘家倾诉苦衷。原来是当地地主豪强损人利己,在美味河下游截堵,使河水上涨,转车灌溉自家稻田,却淹没了低处的新旧沟洋万亩良田。受害村民们告状无门,多年来只好含冤受屈,饿着肚子缴纳田税,流落他乡艰苦谋生。丘公听后深感同情,遂召集当地地主商量:冬末春初南渡江水位低,低处水田早造耕作,夏末秋初南渡江水位上涨,高处水田晚造耕作,再利用农忙之余,大力发展制陶罐、编竹器、做木工等手工业,互惠互利,两得其全。

  丘濬的善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且既往不咎。他们也有悔过,一致同意并协力疏通河道,治理新旧沟田洋。丘公身先士卒,首先带人实地考察,制定方案;接着发动村民和仁人志士,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疏通河道,将水排干,修复田地,归还原主;再因地制宜修建了石道、石桥、河岸、渡口,方便人们出行歇息;又在玉甘、美隆顿等村庄前挖掘水塘,涝时用于分洪,旱时用于蓄水;最后在石桥西侧美味河中树立一块水临界石柱,告诫下游河道堵水不得超过警界线,在石桥北侧河岸旁埋一水临界圆石,告示种田人,水超过临界石应排水保苗。就这样,20多个村庄的百姓得以恢复生产,安居乐业。

  这年十月,丘公在家正忙于筹建藏书石屋,收藏从京城带回的书籍以培后学。喜获丰收的抱元图村民兴高采烈地来到丘家报喜,为褒彰丘公治理新旧沟洋的丰功伟绩,要在美味山上立碑纪念。丘公也担心土豪乡绅们反悔,便亲自撰文以祭抱元境神之名,刻于碑上,于成化七年(1471年)岁次辛卯十月己亥二十五日癸未,自备牲醴,派人前来祭告。

  丘公化干戈为玉帛,治好田洋,体现出了他宽广的胸怀和聪明的才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挖过的水塘称为“丘公塘”,把当地的村庄改为“文庄大队”等等。

  《祭抱元境神碑》亟待保护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如今,历经五百多年雨水的古碑依然矗立美味山上。2012年3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此碑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保护标志,加强了古碑的保护管理。

  2015年8月,海南省丘濬研究会代表来此考察,对丘公的敬仰之时又对修复古道、加固古碑各抒己见。一些文物爱好者来此重踏先贤的足迹,对丘公精心的设计惊叹不已,又为古碑的命运感到担忧。路过的村民们也常常驻足观望,期盼早日妥善保护和利用好古碑,教育后人从善如流。

  丘濬《祭抱元境神碑》是琼北地区一处重要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物,是一部充满“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古书,蕴含着琼北古代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价值。

  然而,随着时过境迁,风吹雨打,水土流失,这块记载曾发生在此的感人故事的文化古碑,如果再不加以妥善保护,消失的不仅是一块刻字的石头,更是一段正气凛然、廉洁自律、造福于民的历史。

  链接

  丘濬《祭抱元境神碑》全文

  成化七年岁次辛卯十月己亥二十五日癸未,翰林院大学士丘濬谨备牲醴,遣人祭告于抱元境神,祝曰:嗟此一方之田,壅水成川,民不得耕,四十余年。老者倾故,少者白颠,茫茫巨浸,孰知为田?推原事起,厥有所先,截下流以中断,制低水于高原,转车灌溉,利己自专,返使良畴,变为深渊,彼岁两收,此无一焉。人心不齐,饮诉莫宣,枵腹纳税,多至颠连。抱元童叟,群然来前,泣以告予。深用恻怜,因呼其人,谕以善言。彼亦悔过,莫咎其先。彼此一收,两得其全。顾惟久废,复旧为难,愿以归我,代输税钱。王再拒之,誓告众田子孙,后记昭然,徒众是鸠,赀力是捐。一旦水落,禾苗有年,虽仍旧业,岁取十千。非人力之所致,实天道之好还!谨备牲醴!

  【邱基美 整理】

 

 

相关链接:

幸福家庭·温暖海口:大学士丘濬的家教家风
海口新修丘濬墓园未交付使用景观灯已毁 管理空白所致
海口丘濬墓园修缮一新 历史文化氛围更浓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