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更路簿》航线串起南海诸岛礁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李磊 时间:2016-06-23 09:54:06 星期四

年过八旬的琼海潭门老船长陈在清近照。 记者 宋国强 摄

根据潭门渔民手抄本《更路簿》编绘的《西、南沙群岛渔业更路图》。记者宋国强 摄

  文记者 李磊

  传统潭门渔民南沙作业的第一站停靠点为什么是南子岛、北子岛?他们为什么在南沙不约而同地都要登上南威岛、中业岛,以前前往南沙的渔民交换货品的目的地为什么是新加坡?

  在潭门镇老渔民的航海经历中,《更路簿》中标注的地名已将大部分南海岛礁用航线串成一串,一幅海南渔民在南海耕海作业路线图大体展现在眼前——

  当年,从潭门出发,行驶至西沙北礁到浪花礁,再行驶到南沙的南子岛、北子岛,太平岛、中业岛、南威岛,留下在此处生产作业的渔民后,渔船会一路南下而去,经过南康暗沙、北康暗沙、曾母暗沙,一直行驶至新加坡,装卸完货物后再踏上返程之路……

  潭门出发

  在西沙兵分两路

  潭门镇81岁的老船长陈在清,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跟随父亲闯荡南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机械动力渔船后,他又曾驾船多次前往南沙,最南端到达曾母暗沙,对于《更路簿》上的线路了如指掌。

  “《更路簿》开头一般都会有这样的描述:‘自大潭过东海……’”陈在清说,千百年来,渔船都要从潭门渔港出发,干豆(今西沙北礁)是很多潭门渔船选择最先靠达的地点,其次才是永兴岛和附近的其他海岛。

  在陈在清的记忆里,潭门渔民在这里会兵分两路,吨位在20吨以下的渔船只在西沙作业,他们接下来在西沙各个岛屿周围轮流作业,在渔货满仓后会返程,20吨以上的渔船会继续前往南沙。

  “小渔船吨位太小,跑一趟南沙不划算,大渔船去南沙是要完成更重要的任务。”陈在清说,尽管那时西沙和南沙捕捉的海产品种类、数量、质量差不多,可去南沙的船只有一个目的地是星洲(今新加坡),渔民要在那里以货易货,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无论是去南沙远航,还是去西沙作业,渔船将在西沙停留多个岛礁,多数渔船都将经过永乐群岛的中建岛,如果遭遇风浪,渔民也会在中建岛附近的华光礁停留。接下来,便是潭门渔民前往南沙的航线。

  陈在清拿出一本南海地图,在地图上指出了去南沙的渔船航线:一般来说,按照《更路簿》的记载,渔船最先到达的南沙岛礁是南沙最北端的南子岛、北子岛。在陈在清的记忆里,这两个岛虽然能挖出地下水,可水太咸根本无法饮用。但作为南沙最北端的岛礁,渔船经过长时间航行,必须在此处作短暂停靠,让长途航行的船队得到休整,并检修船只;下一步,船队会驶往南威岛、中业岛,这两个岛屿上有淡水补给,大部分潭门渔民的船只都会在此停靠,补充淡水后,留下在此处礁盘作业的渔民,继续向新加坡方向进发。

  新加坡:

  南沙渔民的贸易中转站

  “在前往新加坡的路上,我们会沿着南沙的礁盘一步步采集海产品,以求在新加坡卖出大价钱,特别是公螺,煮熟后晒干易于保存,还能在那里卖个好价钱。”陈在清说,接下来,渔船会沿着南华礁、星光仔、前往南康暗沙、北康暗沙,待到船仓货物堆满,再一路行驶至新加坡。

  当年海南工业品奇缺,新加坡作为贸易港口,所有商品都可以在那里采购。特别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煤油,必须从那里进口。因此潭门渔民就成了以货易货的商人,当船只离开新加坡时,船上的货物由部分海产品换成了洋布、煤油等工业品,然后驶回南威岛、中建岛接上留在那里作业的渔民,以及他们在此处捕捞并晒干的海产品。如果此时货仓还有空间,渔船还会到南沙其他岛礁继续作业,随后再返回潭门。

  “去星洲还有一个目的是带乘客去闯南洋。”陈在清说,潭门镇附近地少人多,且靠海的土地不宜农耕,人们不能土里刨食,只能向波涛汹涌的大海要收成。潭门渔民往往家中兄弟几个,渔船却只能传给长子,得不到渔船的渔民后代便动了去闯南洋的念头,新加坡便是第一站,这些乘客除了海南岛本地人,还有不少试图通过潭门渔船前往南洋的广东、福建人。

  陈在清还记得第一次跟随父亲去南沙时,船上就有几名这样的乘客,他们花一到两块银元作为路费,和渔民们一起吃住,但是渔民捕鱼时他们不参与,到了新加坡就下船留在那里。

  《西、南沙群岛渔业更路图》

  将《更路簿》地图化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唐玲玲夫妇受海南省有关部门委托,主持编纂海南地名词典。在编写过程中,海南渔民记录航行西沙、南沙众多暗礁、岛屿的《更路簿》,渐渐走进了他们的视野。

  在二人历时26年编写的《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中,图文并茂地诠释海南渔民航海秘籍。两位教授发现,目前存世的《更路簿》共有十多种,航线各不相同,尽管版本不同,可这些《更路簿》记录了南海中的136个岛礁富有特色的俗名,其中东沙群岛1个,西沙群岛38个,南沙群岛97个,以及航行方向、时间、距离、航行中所见岛屿和暗礁的名称、海流速度、天气变化等信息。

  在当年周伟民、唐玲玲夫妇主持编纂海南地名词典时,作为副主编的郭振乾曾经在充分掌握《更路簿》及渔民口中传统地名的基础上,根据渔民手抄的《更路簿》中的内容,编绘了一张《西、南沙群岛渔业更路图》。在《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一书中,这幅地图被附在了书内。

  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图中既有繁复的路线,又有集中的交通枢纽和核心活动区域,海南渔民已经在南海上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海上交通体系,图中标识了数百条渔民亲自探索出来的渔业作业路线,最南端到达曾母暗沙范围内的墨瓜线(南屏礁)。在这数百条线路中,每条线路都连接着不同的岛礁传统名称,每个岛礁土名的背后,都承载着潭门渔民与这些岛礁世世代代相遇的故事。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