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历史场景与人物 再现都江堰
来源: 海口网 作者:彭桐 时间:2017-02-26 13:06:07 星期日

  李锛在创作中。

 

 《李冰与都江堰》局部

  

李锛与搭档在创作中。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财政部共同主办实施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经历了五年的精心组织和认真创作,经专家评审验收通过的146件作品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公众隆重展示。一同展示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有海南著名画家李锛的大型历史画《李冰与都江堰》。近日在海口,李锛接受《海口日报》专访,畅谈了作品出炉经过和创作心得。

  李锛,中国美协会员,“97”中国美协百杰画家,海南省文联委员、美协理事,国家优秀专家,终生享受政府津贴。1947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院附中,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曾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海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199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中国人物画高研班。200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冯远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国内访问学者。

  李锛美术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大展、专题、邀请展。曾应邀在法国、俄罗斯、越南举办个人画展。2013年作品“都江堰”入选文化部、财政部、中国文联主办“华夏文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同湖南、四川、海南等省签约,绘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现已出版个人画集和专著《百杰画家——李锛》《李锛水墨新作》《西苑宝鉴》《让感觉说话》《水墨沉思》《大凉山写生集》等八种。

  A

  意酣墨饱的历史画卷

  “大开大合,动静有致!”与李锛朝夕相处,并见证其画作完成的李锛爱人余心玉如是说。同样是画家,在她的眼中,历史画《李冰与都江堰》有几方面的亮点,其中之一是作品成功地展现了都江堰的自然地貌,像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利用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将自然与人物有机组合,“山势峥嵘、人物激奋、江流有声、意韵幽远!”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中,观赏了该幅画作的众多画界人士也有同感。有艺术评论家认为,《李冰与都江堰》画面的开合,聚散犹如雄浑的乐章、高亢的旋律,充满感人的力量。黑白对比,动静对比,纵横对比,此起彼落,塑造出各种可读的细节,让人目不睱接。而且,人物在治水作业中的动态各异,有烧山的、撑竹排的、放竹笼的、拉绳的,“既有原始先民真实的野性,又有感人的美姿和神情。”

  一幅作品的成功往往需要多方面因素,李锛的这幅画作,对业界人士来说,还需要褒扬的是其笔墨的处理技法,整幅画作中都处理得较为妥当。在当今中国画坛有个通病,就是写意精神的丧失,许多画作刻意做作,一味追求逼真被人诟病。

  “如何发扬民族优秀的美学传统,弘扬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特色是文艺界议论的热点!”李锛说,《李冰与都江堰》能被国家博物馆的专家认同,与他们团队团结合作潜心研究史料,坚持对传统的认知分不开。业界点评说作品的笔墨技法精到、苍迈浑朴、刚健老迈,“这些是对我们的赞美。但是我们创作时,的确是给自己下了命题,就是笔墨要与形式的统一,而且要与历史题材、即前秦时空的和谐一致。力争做到完整的图卷,无硬伤的纰点!”

  笔墨酣畅,用笔有大篆的遗韵,巨幅中国水墨画作品,无刻板之迹,无造作之痕,淋漓满纸,意酣墨饱,没有过人的功力,难于绘出此等佳作。——这是一位观众在画展现场给《李冰与都江堰》留下的评语。

  B

  奇特构图展创作意图

  “并不是为了获得表扬而作,而是带着责任用心而画!”李锛说,他与两位画家搭档,创作的“都江堰”严格遵守历史画的要求,用的是“工匠精神”,不管是不是外界所评点的“匠心独运”,但为了这幅众人关注的画作有一定的亮点,还是颇费了心思,感受最深的是在奇特构图、宏大气势两方面。

  李锛介绍说,一般的主题性绘画,都突出主要人物,一定将主要人物置于画幅主要部位,而且远远大于身边的人物。他创作设计的《李冰与都江堰》反其道而行,将一大群治水的民工放在最前面,是画中人物体量最大的,而李冰却安置在后面,体量仅只有前面民工的二分之一,然而李冰却异常突出,“这其中奥妙,也就是原因,是画中的天地交接处,即黑白对比最强烈处,安置的人物都会显眼,李冰即在此处!”

  奇特的构图是创作主题的需要。李锛解释说,他一直认为四川人民了不起,他们能吃苦,有智慧。他们是创造都江堰工程的主人,他必须用饱酣的浓墨描绘他们。他画作的任务就是让君、民相得益彰,双方的形象都鲜明夺目,各臻至妙,最后的构图,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打破时空,巧铸新图,这是《李冰与都江堰》另一个闪光的亮点。 一幅历史画,就是向观众讲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都江堰治水的故事是由不同时间、空间中的工程细节组成。江中烧石、浇水使之爆裂,运走疏通河道,岸边立马叉子木桩、竹筏装石护堤等多项工序,让观众在一幅现实主义的作品中能清楚地了解治水的前因后果是创作者的愿望,也是观众的要求。

  “如果采用连环画形式,那还是容易的,对独幅画来说,惟有惨淡经营之妙,方能达到目的!”李锛说,在这方面的思索,让他有了多个辗转难眠之夜,最后想到利用山、水、岸的不同环境,合理安排人和物的相互关系。有人说,巧铸之新图是李锛的创新之举,也是他的这幅作品成功之处。

  C

  历时三年

  精心打造

  2012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向全国发布了150个选题,先后收到全国各地和海外1000余名艺术家申报的600余幅创作草图,经过跨年度的多轮评审遴选,最后确定165件作品入围,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锛创作的草图《李冰与都江堰》有幸入选。李锛出生于川蜀大地,对中华历史上三大著名工程之一的都江堰情有独钟,曾多次到该地写生、收集文史资料,长期的积淀和满腔的激情使他创作的草图在评审会上脱颖而出。

  李冰治水的题材,千百年来深受百姓热爱和歌颂,因而此题材的创作者不乏其人,仅在四川省就有七件草图上送。

  作为一幅历史画,必须准确的再现历史的场景及历史人物,建筑、服饰、器皿、工具兵器等不能出错,不能有汉冠楚戴的错误。用评审专家的话说,就是一幅很出色的绘画可以进美术馆,但不一定能进历史博物馆,历史画要求是“三国志”而舍弃“三国演义”,历史画与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当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准。

  “国家的这个工程从开启到划上句号历时五年,我个人的这个工程除去画草图不算,也整整历时三年精心打磨!”李锛说,创作期间不断否定自己又肯定自己再到证实自己,经历的是一次“精神历练”、“心灵洗礼”,是抛弃一切杂念的背水之战。通过这次实践,也对历史画有了不少深切的理解,“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判断,通过绘画表达是作者思想深度的检验!”

  “他们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造型艺术语言创作了这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作品,并且在史实凝缩表现、历史情景再现,艺术风格语言铸造和精神境界开拓上达到了历史以来新的水平。” 当听到工程组委会这段评价时,李锛和身边的伙伴一起露出了微笑。

  李锛说自己的下一个计划是夫妻档两支画笔一起“环海南岛画宝岛”。

 

 

 

相关链接:

画家许仁龙谈邮票《千里江山图》:体现家国情怀
唐传世名画《五牛图》立体“复活”
画家许德麟遗产案尘埃落定 维持王龄文继承遗产判决
苏格兰迎来画家康斯太勃尔代表作

 

(编辑:余冰月)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