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古人的七夕情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张永生 时间:2017-08-28 09:49:57 星期一

  

唐宫七夕乞巧图(中国画·局部) 佚名

  作为距离秋天最近的一个节日,七夕总会浸染上“多情自古伤离别”般凄美的色彩。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叹咏牛郎、织女悲欢离合及七夕风俗的诗文。

  《诗经·大东》中最早记录了牛郎、织女的情事:“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的牛郎、织女分隔于天河两岸,终日辛勤劳作,使人感觉到二人那份相望而不能相聚的幽怨之情。三国时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也说:“星汉两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表明了他们是一对长期被天河所阻隔的恋人。

  自古以来,心灵手巧的女性都备受人们赞赏,南朝皇帝梁简文帝有咏诵穿针乞巧之句:“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七夕穿针》)“疑月”“恨风”表现了穿针女想尽快将彩线穿入针孔的急切心情。南朝梁时的诗人刘遵、刘孝威也各有《七夕穿针》诗一首:“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花抽一缕,举袖弄双针。”“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故穿双眼针,持缝合欢扇。”前诗写穿针女子于花前月下,以穿双针争强斗巧。后诗中的女子于七夕穿针则不仅乞巧,更重要的是向织女祈求爱情的幸福,当她“故穿双眼针”时,她既怀有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又“恐风来”缕乱,穿针不顺,给她“合欢”的美梦投上一层暗影。诗人借助具有特征的事物,以暗示的手法,推开了穿针女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看到了她们七夕穿针的内心隐秘。

  七夕诗虽然浩瀚如烟海,但写出有新意的并不多见。清代,江苏镇江有个王氏女,她14岁那年的七夕,作了一首诗:“四海烟沉望下方,笑他痴女忒荒唐。小仙果有无穷巧,如何一岁一见郎。”从这个少女借用织女之口写诗,意境清新而又不落前人窠臼。清代浙江秀水县有个叫黄箴的才女,著有《文韵阁诗集》,她也写过一首《七夕》:“造化玄机却总才,名花终古少常开。阿依不乞天孙巧,但愿年年送拙来。”因为上天都忌妒有才的女子,因而自古以来才女大多薄命。作者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自己偏不向“天孙”(织女)乞巧,而要求“乞拙”,这是对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控诉和鞭挞。民间流传一首七夕回文诗:“星双照处展云罗,好梦鸳衾一半多。屏画倚娇含睇女,青娥淡扫夜如何。”此诗读后意境大新,回味无穷。

  七夕节这个节日,也一直深深地打动着中国人的心,致使牛郎、织女的传说通过文学、艺术、风俗甚至宗教等渠道,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俗生活之中。

 

 

 

相关链接:

海口街坊邻居齐欢乐 欢声笑语迎七夕
我们的节日·七夕:非遗公仔戏再现海口骑楼老街
七夕诗词速成班:用大数据写一首古诗送给你爱的人
林心如晒美食无意中秀恩爱 和霍建华同过七夕?
范冰冰七夕零点发文秀恩爱 和李晨穿情侣装好甜蜜
江苏苏州:老年夫妇“晒甜蜜”迎七夕

 

(编辑:王思畅)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