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龙潭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梁统兴 时间:2018-02-06 10:41:11 星期二

  梁统兴

  龙潭又称西湖、石湖、玉龙泉,位于羊山地区的永兴镇永秀村外,是美舍河的发源地。

  记得三十年前,我和郑邦利、云浦生诸友曾慕名前往龙潭。经过一片长满荆棘的坡地时,车子已无法继续前行,我们只好停下来四处张望,估计已离龙潭不远,便顺着一条隐隐约约的小道徒步走去。这时,对面有人骑来自行车,只见一位头戴草帽、腰挂钩刀的当地老乡在我们面前停下,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即转头推车带我们到了潭边。

  老乡告诉我们,他家就在潭边,龙潭是地方的骄傲。他乐意当我们的免费导游,给我们讲讲龙潭的故事,我们非常感谢,同他拍照留念。于是,我们跟着他,开始游览湖光山色。放眼望去,只见平静的潭水青中带蓝,水面约有20亩,潭周皆石,有泉自石中出,数处如喷。据地方志书所载,宋时乡人石雕龙头套在几处泉目上,让泉水从龙口喷出,妙趣横生。泉因叫龙泉,龙泉留积成潭,便叫龙潭。

  但龙潭得名的缘由,老乡的说法并非如此。

  老乡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母女二人来此砍柴,看见石缝中有两支奇怪的竹笋,笋粗箨红,尾端分叉,逗人喜爱。女要拔笋,母阻曰:“吾闻此地乃潜龙之穴,笋似龙角,其状怪异,拔之恐莫测。”女笑而答曰:“女闻龙起而渊成。如是,则吾乡百里润矣。”于是母女各拔一笋。谁知真的霎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一条青龙腾空飞起,于是此地便陷成此潭。由于潭水造福一方,官府便在潭边盖起一座庙宇,表彰母女俩救龙得潭的壮举。庙就叫龙婆庙,潭就叫龙潭。我们很想看看龙婆庙,老乡说,龙婆庙早已捣塌了,只存遗址。

  我们来到潭东南的一座石坊前,石坊高约2米多。坊上刻“西湖”两个大字,字体遒劲隽秀,乃明代名儒郑廷鹄所题。据志载,郑氏告假养亲时曾在此地筑庐述著,因潭在城西,山秀水丽,故名之。

  潭西北有玉龙泉铭碑一块,铭文也是郑氏所撰,碑旁有两个石池,相距10步,皆2米见方,1米半深,双池北壁都嵌着一个喷水龙头,不管天时变换,双龙口照样吐珠不断。两池水注入潭中,四时不竭。喷水龙头原是宋代遗物,郑氏却别出心裁,从琼山上运来玉石,令巧匠细雕,将新头换去旧头,并改龙泉之名为玉龙泉。池北约2米处,残墙断壁中横竖着几块石碑。老乡说,此处便是宋代龙婆庙的遗址。

  龙婆庙废基上存有“神灵感应碑”一块,碑字正楷阴刻,是清康熙十六年(1677)琼州道按察司佥事范养民和总镇兵董国卿立的。此外,还有明天启三年(1632)由博茂都士民立的“亘古奇逢碑”和清代嘉庆三年(1793)琼山县立的“奉县给示碑”。

  大凡神奇之处不止只有一种传说。关于龙潭的成因,《琼台志》有云:“县西南十五里博崖村有龙潭。父老传,初有富户而不义者居其地,人甚恶之,曰:‘胡不绝灭!’一夕,风雨交作,其家遂陷没,后积为潭,深莫测。”

  明代以后有关龙潭的故事大多跟郑廷鹄有关。郑是府城人,少年时代就爱上了这里的秀丽风光,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来此畅游、研讨学问。考中进士在朝廷做官后,仍念念不忘龙潭。嘉靖丙辰(1556)他告假回家奉养母疾时,曾对龙潭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整治,以江西参政告老还乡后,又在龙潭筑室著书。后人为纪念他开发龙潭,振兴一方名胜的功绩,特将他在龙潭的著作编成《石湖遗集》(缘此,龙潭又称为石湖)、同他在侍御时写成的《兰省掖垣集》以及家居时写成的《藿脍集》、在江西当提学官时写成的《学台集》一并刊行传世。

(编辑:王思畅)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