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雁峰书院的三位举人掌教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岑明道 时间:2018-03-20 12:47:33 星期二

  俯瞰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那秫村(今新民村)。该村是雁峰书院掌教郑文彩的故乡。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口府城西厢达士巷王国宪故居里的王承烈画像。 陈耿 翻拍

海口市那秫村郑文彩故居的成片老宅。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文岑明道

  编者按

  从明代内阁大学士丘濬读过书的琼山学宫算起,再到清代八绅士创办的雁峰社学,雁峰书院的源流虽然跨越了两个朝代,但它作为书院的历史不过80年,然而影响之深远,育才之众多,声名之远播,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在此期间,雁峰书院从创建者之一、首任掌教王承烈到后来的多位山长,功不可没,像郑文彩、陈毓姜和周仁山三位院长,都是举人出身,都是多次参加会试而未能登进士科,都是热心教育而又善于因材施教者,命运相似,品性相同,能力相仿。

  从1823年由社学扩建为书院,至1902年清廷颁旨将旧式书院改为新式学堂,雁峰书院仅走过80年的历史。

  尽管如此,雁峰书院还是培养了一拨人才,不少人还得以跻身科举,考取功名,而那些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期盼的掌教,他们的故事,今天读来,依旧能够打动人心。

  1

  咸丰《琼山县志》总纂郑文彩

  肄业雁峰,主讲雁峰

  晚清琼山凤楼那秫村(今海口市长流镇新民村)读书人郑文彩,自幼家贫孤寒,然而他勤奋向学,早年在雁峰社学读书时,院长王承烈一看到他的文章,就刮目相看。在雁峰的众多学子中,郑文彩从学于王承烈最久,颇得师传。

  据民国《琼山县志》记载,嘉庆癸酉年(1814年),郑文彩就被选为拔贡,在道光元年(1821年)恩科乡试中登科为举人,可惜此后多次参加会试都未能如愿考中进士,不久被授任广东海康县教谕,“留心课士,首重品行,多士化之”。后来丁忧回琼,不再出仕,而是选择主讲雁峰书院,立志栽培后学。

  咸丰丙辰年(1856年),官方重修《琼山县志》,郑文彩被推举为总纂,谨慎对待各类史料,绝不遗失或遗漏,“表章文献,不使佚遗”。

  郑文彩的侄孙郑天章,曾经随他在雁峰读书,才学闻名一时,有“郑家千里驹”的美誉。同治元年,即1862年,郑天章考中举人,光绪二年(1876年)登进士科,此后在福建当过知县,晚年回琼主讲澄迈澄江书院、儋州丽泽书院和琼山雁峰书院、苏泉书院达十余年之久。郑天章淡泊名利,对金钱尤其看淡,聘金之外,一介不取;挑选学生有个特殊要求,对固执己见者,坚决辞退不收。

  2

  举人陈毓姜主讲雁峰十余年

  “高才生多出其门,成就者众”

  海口市南渡江东岸灵山镇有个张吴村,是唐朝尚书吴贤秀落籍之地。清末,张吴村的陈毓姜和陈廷芬父子颇具才名和美名。陈毓姜曾经主讲雁峰书院,陈廷芬进入仕途后则创办了应元书院。

  陈毓姜年少时家境贫穷,好在勤勉力学,在学校中声誉很高,且多次得到推举,但最终总是得而复失,未能进入高等学府读书。然而,陈毓姜依然刻苦励志,并不因此而灰心丧志。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37岁的陈毓姜终于进入县学,享受公费读书的待遇,第二年便考中举人,一同中举的还有后来登进士科的丘对欣等人。可是,跟郑文彩一样,陈毓姜也是屡次参加会试,虽被举荐,却未能成为进士。按照惯例,他被安排在吏部任职,由于职位未能实现其梦想和志向,便辞职回家。

  陈毓姜返琼后,在雁峰书院担任山长十余年,县志称“高才生多出其门,成就者众”,而且身居讲席,没有公事绝对不上衙门,找官员办私事,谋求私利。

  陈毓姜5岁丧母后,对待继母犹如生母,很得欢心,也善待异母弟弟,疼爱有加;对于地方上的公益事业,譬如“创宾兴以惠士林,邀图甲以免徭役”,陈毓姜都鼎力相助以成事;参与纂修咸丰《琼山县志》期间,他严肃删改订正,尤其严于取舍人物和史料,总是以“礼”“义”为标准。

  陈毓姜的儿子、贡生陈廷芬也热心公益。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广西廉州府灵山县任教谕的陈廷芬,借回乡过年之机,与当地官员和士绅一道,将家乡大林墟的约亭改建为“应元书院”,冯骥声、林树华等当时的琼山社会名流都参与了此事。此后,书院几度改名,现为灵山镇的大林小学,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上重点中学。

  3

  吸引海北、琼南学子的周仁山

  “谆谆善诱,多所裁成”

  雁峰书院的山长中,大多是不在乎个人功名利禄,不患得患失者。琼山东潭都邕阳村(今海口市琼山区铁桥街道那央村)的周仁山就是其中之一。

  周仁山天资聪敏,性格深沉,极其用功,二十岁到县学读书时,其名就为人所称道。咸丰辛酉(1861年)选取“拔贡”,周仁山考试时名列前茅,结果竟被列入“副贡”的第一名,时人都为他鸣不平,周仁山却毫不介意。于是,他杜门谢客,从古文诗词中汲取先人的精华。

  第二年,即同治元年,他与郑天章同时在壬戌恩科乡试中考中举人,但在此后的多次会试中,都没有成为进士。

  周仁山回到海南后,被聘为雁峰书院掌教,民国《琼山县志》称他数年间“谆谆善诱,多所裁成,即雷州徐闻士子、崖州陵水诸生,多负笈从游,得其讲授,翘然特秀”。

  中年以后,周仁山才接到朝廷的任命,赴任广东西北山区的连州州学教官——学正。由于连州地理位置偏僻,历来缺少师表,周仁山履任后,州人就聘他主持当地南轩书院讲席,“严立课程,因材施教,风气为之一变”,对于生徒的学费,他不计较多少,反而更加体恤寒门学子,“一邑之人化之”。

  遗憾的是,或许是由于过度劳累,在连州任上不到三年,周仁山就以身殉职了,身后未留分文,知州和诸生一起为他捐款,“始得扶柩归里”。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海南古代书院》一书的作者胡素萍教授称,雁峰书院的首任院长是当时琼山县著名学者王承烈,连续在该书院主讲时间长达12年之久,他本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要求德行与学问并重;在王承烈的影响下,雁峰的学风文化一以贯之,一批才学和品行兼优的掌教接踵而至,以身作则,栽培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学子,使得书院的声誉后来居上,影响深远。

(编辑:余冰月)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