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师傅用传统木作工具曲线铇进行木装修。
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古建筑不仅仅是老房子,其体现的是民族传统、民间智慧。随着传统文化意识的逐渐觉醒,一批批承载海口几百年历史记忆、文化基因的古建筑群在古建筑修复匠人手中得以延续和重生。
7月的海口闷热而令人烦躁,然而在府城邢氏祖祠和鼓楼,几位古建筑修复师正顶着烈日挥汗劳作。
刷子起落间,扫灰除尘。
50多岁的卫师傅是古建筑修复匠人中的一员。他有着30多年古建筑修缮工作经验,一直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在修复中尽可能保留原有构件,能不更换就尽量不更换。 在海口府城的邢氏祖祠修复中,卫师傅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对拆卸下来的雕花构件扫灰除尘、打磨。“我这是简单地初步清理,后续还要对腐蚀的局部进行修复,需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环氧树脂腻子,把破损的部位填充起来,并打磨处理。”
卫师傅用刮刀进行古建筑的节点处理,多年的工作令他的左右手上形成明显色差。
由于海南气候潮湿,古建筑容易受白蚁腐蚀,要对腐蚀较轻部位使用构件清理、打磨、修复,对腐蚀严重的地方要进行拆卸更换,而目前邢氏祖祠已经基本完成五个单体建筑的大小木作及屋面工程,正在进行墙面修复工作。
水泥师傅临墙比对以确定水平线。
自2017年以来,海口以河域历史文脉追踪作为古建筑、古遗迹的保护起点,开始了大批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工作。
50多岁的周师傅负责古建筑修缮中的木装修。这门手艺以手工作业为主,修复原木装修构件的花边需使用传统曲线刨。作业时先观察准备刨的木材面上的凹凸部位和起伏程度,然后刨削突出部分,使其大致平整后再按刨料线通长刨削,整个过程需要眼神专注,两手端平曲线刨,走直路子,尤其是刨到木材末端时,两手稳稳地把住刨身,按原水平线刨出,不得出现歪斜,以免将木材末端刨得像耷拉的头。
卫师傅用刷子拨灰。
府城鼓楼目前处于落架阶段,迎着太阳望去,地面上摆放着工人师傅的水杯;脚手架上,他们正在进行五架梁的拆卸工作。
在拆解古建筑前,首先得仔细研究古建筑的构建,将古建筑分成了几百个小项,然后对每一个小项进行编号。
邢氏祖祠内部分已修缮好的隔窗。
“把所有拆下来的木构件都编上号,落架大修项目施工关键点,以便所有木构件将来归位,即原来在哪里拆,还要安装回那个位置;还要测出原檐柱是否有掰升(传统建筑最外一圈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一定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做法叫作侧角 ,师傅称为掰升),如有,需记录掰升数据,以备将来归位时参照使用。” 现场负责人介绍。
有道是:匠人易得,匠心难修。修复古建筑不仅需要技艺精湛的匠人,更要有一颗竭尽所能让技艺和精神薪火相传的匠心。
相关链接:
木雕传技艺 古建焕新生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