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絣染”——黎族筒裙上的古老工艺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耿 杨丽 时间:2020-06-15 10:14:43 星期一

2006年11月,两位来自美国的纺织学专家访问黎族美孚方言的妇女。 记者 陈耿 摄

成竹在胸

挑战织娘脑力和经验

曾几何时,在九龙山下、昌化江畔,哼着黎家美孚小调“欧欧调”,踞坐在村口的大树下、草席上,一寸寸地织造黎锦,吸引三两孩童过来围观、问询、学习,是东方市东河镇黎族织娘们颇为惬意的闲暇时光。现在,她们当中的佼佼者,从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到市级传承人,都被聘请到市里的文化馆或镇上的黎锦大楼或中小学校,展示、交流和传授织造技艺。

符拜马丁,这位东河镇西方村65岁的黎族大妈是一位省级传承人,是当地鲜有的能熟练掌握全套黎锦织造工艺的织娘之一。她曾经没有自己的正式名字,后来户籍登记和办身份证时,才根据其日常称谓意译出来——她有一个儿子叫“符马丁”,“拜”是黎语美孚方言“母亲”的意思,“符拜马丁”意为“符马丁的妈妈”。符拜马丁目不识丁,却能将所看到的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图形染织出来。她现在每周一、四下午都到东方大田中学培训黎锦技艺,其余时间都在文化馆的黎锦传习所上班,周五下午才回家。

如同黎族润方言区的双面绣一样,美孚方言的絣染技艺运用得最为广泛,工艺精美,图案复杂。与其他方言支系“纺-染-织-绣”的工序不同,美孚黎锦是按“纺-絣-染-织”的顺序进行(“绣”的工艺并非主流,很少出现),即在正式染色和织造之前,图案在“絣”这一环节,织娘们就构思和构成了。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没有超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经历,无法做到。

据现场观察和文献记录,可以大体理出美孚“絣染”的操作过程:将纺好的线首尾固定在一个长约160cm、宽约50cm的木架上,作为经线;再用有色的短线在经线上打结,絣成各种花纹、图案或文字;然后取下线排,浸入染缸着色,晒干后摘除之前的棉结,未被染色的部位仍保留棉线的本色,以反白的效果隐隐约约显出花纹和图案;最后,在其上织上纬线(颜色根据需要),一件做工精致的艺术品就诞生了。

絣染也叫“扎染”,古代称之为“绞缬染”,这一工艺历史悠久,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东晋至唐代的丝绢、棉织品,就运用了这种染色方法。

正因为织锦又艰难又费时,符拜马丁的女儿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学习母亲的手艺,好在她的3个孙子、孙女兴趣浓厚,只要奶奶在家,他们都会如影随形,无需耳提面命,只是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之下,小朋友们已习得不少基础技能。

(编辑:陈德文)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