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芹英治校》正式出版 百年名校走出“布衣校长”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蔚林 王梦洋 时间:2020-11-05 08:32:01 星期四

文昌中学

日前,在文昌中学112年华诞、该校原校长符芹英103年诞辰之际,文昌文化研究会会长欧大雄所著人物传记《芹英治校》由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主人公符芹英于1954年至1970年担任文昌中学校长,是该校历史上履职时间最长的一名校长,由于治校有方被誉为“海南教育的一面旗帜”。

《芹英治校》以符芹英事迹为主线,褒扬了文中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执教的园丁本色,记叙了文中学子尊师爱校、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展现了这所百年老校栉风沐雨、哺育英才的辉煌历史。

任职时间

最长的文中校长

文昌中学始建于1908年,前身是创建于1595年的玉阳书院,建校百余年来人才辈出,是文昌乃至海南的一张教育名片。

有人曾这样概括:“文中桃李遍天下,文昌英才半文中”,凡有志文昌少年无不盼望能考上文中。一所中学在地方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此密切,实属罕见。

包括欧大雄在内,欧家一共有12名文中毕业生。因此,他和许多校友一样,对母校有着深厚情感,将求学经历视如珍宝,对文中岁月长久铭记。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在文昌中学有这样一个“传统”,离校多年的毕业生常会以文载情,“忆母校、念师恩”--近几年,由该校毕业生与时任校长、教师一同提笔编写、合资出版的《桃李缘》《我与文中》《依旧年年》等作品集相继面世,就像一本厚厚的“青春回忆录”,只要开卷阅读,纵使时光已逝,归来仍是少年。

每每听说有与母校相关的文集出版,欧大雄都要第一时间收集阅读。还记得2015年《依旧年年》出版时,获知消息的他当即从文昌返回海口,就为了做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

读了多本文集后,他发现,在这些回忆文章中,不少师生都写到了符芹英校长--在历届校长中,他任职时间最长,而且在物质条件最艰苦、政治运动最频繁的时期,将文昌中学办得风生水起、名声日隆,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海南名校。

“反复读了这些文章,我略读懂了文中、读懂了芹英校长。在向邹福如、陈修伟等老校长、老教师,以及符文思、林明江等老学长、老同学作进一步了解后,我更是几次被芹英校长的思想方略、为人处世感动得流下眼泪。”欧大雄说。于是,他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进行《芹英治校》的写作。

《芹英治校》

6年访300余人

还原人物形象

如前文所述,目前已经出版的相关书籍中,写到符芹英的文章不胜枚举。但欧大雄决意不抄不搬,而是一方面集纳消化已有素材,一方面不断采集新的素材,再用具有个人风格的写作语言转述出来。

为了全面生动地还原符芹英这个人物形象,欧大雄用近6年时间采访了300多名文中师生及有关人员,收集了数百张珍贵照片,让8位几乎被人遗忘的老校长、多位在符芹英任校长期间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文中优秀毕业生,重新为人们所关注。

为了拿到这些第一手资料,对曾与符芹英共事的文昌中学原校长邹福如、原副校长陈修伟等“关键人物”,欧大雄10余次登门拜访、核实情况、补充细节。他甚至计划飞赴广州,拜访定居当地的老校友韩祥元,后来知其返琼便匆匆赶往下榻酒店与其面谈。

这些老校长、老教师、老同学总是不厌其烦地与欧大雄共忆往昔,一同探索文昌中学走向辉煌的“秘笈”。部分校友的后代,刚开始怀疑他收集材料的目的,“人都走到门口了也不让进”,但在弄清事实真相后不仅内疚道歉,还专门将图文资料送到欧家。

更令他感动的是,《芹英治校》先后出过3次共80本样书,有上百名文中师生在阅后提出修改意见;还有部分师生慷慨解囊支持出版,让他不禁呼喊:“情深是母校!”

群策群力,让最终成稿的《芹英治校》内容丰富、真实感人,其中一些细节令文中师生深感亲切、颇受教育--

符芹英爱生如子,带头为学生拉线装灯、驱赶臭虫,请来地方名厨为食堂掌勺,在学校建设医务室改善医疗条件;

他爱才如命,大胆将被捕入狱的北大物理系毕业生、交通部门高级工程师韩超南保释出狱,并把教毕业班物理课程的担子交给他;

他思想开放,聘请一批来自都市的年轻教师,教会男学生体育运动,教会女学生唱歌跳舞,鼓励男女同学多来往、多交流,给校园带来了热情、明朗、大方的新风气……长此以往,那些质疑他中学都未毕业,也从没教过书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

不少读者认为,《芹英治校》一书,对符芹英坚持不懈打基础、抓改革、强师资、树校风的工作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对当下的教育工作者仍有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

为教育梦想

放弃仕途

书中还有一些细节令文中师生读来落泪。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国各地粮食都非常紧张,符芹英带领大家“生产自救”,在校园侧边开辟农场,种植番薯、圈养禽畜。

即便如此,许多学生仍无菜下饭。于是,学生的母亲--这些心灵手巧的文昌女子便四处摘来老椰,将硬肉刨成丝状或切成片状,用盐巴焖熟炒干后制成一道能下饭又易于储存的“椰子盐”。一次,一位家庭贫困的女同学因食用“椰子盐”被人嘲笑,符芹英得知后鼓励她要“人穷志不短”,还自掏腰包给了她一张菜票。

欧大雄说,其实,符芹英的生活并不富裕,一辆破单车骑了多年,“布衣校长”就是他的别号。而鲜有人知的是,他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教育梦想,主动放弃了县委宣传部部长的身份,在文昌中学一守就是17年。这17年,他的人生一直“原地踏步”,离仕途和荣华富贵越来越远,但他管理的学校却不断进步,鸾翔凤集。

在符芹英感召下,文昌中学尊师爱生的氛围十分浓郁。书中记载,一次学校组织野营,一位姓符的同学没有鞋穿,他的老师陈焕炎就拿出自己的新鞋送他。上脚一试,鞋码大了,陈焕炎就往鞋里塞布条,塞好又让他试跑,一直调试到恰到好处。那次野营,符同学脚穿新鞋,别提有多温暖舒适了。如此温情,读来令人动容。

值得一提的是,《芹英治校》出版后,欧大雄对符芹英精神的追寻并未止步。他在该书的基础上,又根据新挖掘的素材和阐发的感悟,对文稿做了较大篇幅的补充与修改,比如新增了9万字内容,提炼了“风云叵测”“浴火教魂”等章节,改写了《芹英校长和他的弟子们》一书。根据计划,该书也将很快与读者见面。

老校友黄良胜读完样书,“如吸清泉,酣畅淋漓”,认为书中所叙涉及时间之长、人物之多、内容之真切,在描写文昌中学的书籍中前所未有,因而“场面恢宏,波澜壮阔,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值得一读”。

长期在乡土文学领域精耕,欧大雄说,他早已将写作故乡的风土人情、名人轶事担为己任、视作“养生”--这片土地给了他生命与灵感,他也将一如既往,为其歌颂。


(编辑:陈德文)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