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疣螈。(资料图)
年轻的新种
2007年,鹦哥岭因为27名致力于森林保护事业的大学生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同年,鹦哥岭树蛙被确认为新种。动物学博士陈辈乐等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动物学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标志着鹦哥岭树蛙的新种身份得到了全世界分类学者的认可。
在2003年的鹦哥岭科学考察中,陈辈乐等人首先发现并捕获了鹦哥岭树蛙的标本,这让众人都兴奋不已。雨林新物种的发现对于研究岛屿森林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动植物物种在岛屿封闭环境中的形成、进化、演变及其独特性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2005年的科考中,考察队在鹦哥岭主峰再次发现了鹦哥岭树蛙。
“鹦哥岭树蛙是首个以鹦哥岭命名的物种。”彼时担任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科研人员的廖常乐,成为队里研究该种群的“专家”。他就是27名大学生中的一位,2010年硕士毕业后进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并对鹦哥岭树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全身如翡翠一般,体型虽不大,叫声却不小。鹦哥岭树蛙鸣叫声似牛叫,声音洪亮、浑厚且连续。鹦哥岭树蛙还是雨林里的“变色龙”,白天背面呈现的暗绿色,在夜间会变成浅绿色。在鹦哥岭树蛙被发现之前,海南岛上记录在案的绿色树蛙仅有1种。
要研究鹦哥岭树蛙的繁殖并非易事。廖常乐为了观察其物种习性,有一回甚至在雨天蹲守了4天4夜。“因为必须要一直不停观察,才能发现树蛙的繁殖行为。”在步履不停的“寻蛙”中,年轻的团队逐渐揭开了这群“高山精灵”的神秘面纱,也同样守护着这片青山绿水。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