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音乐奋斗 年少立志发扬本土文化
如果人生需要有一盏灯,去照亮前进的方向,对黄英森来说,音乐无疑就是这盏明灯。
1939年,黄英森出生在琼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父母喜欢听琼剧和海南民乐,自小他就经常被带去戏台听戏看剧。耳濡目染中,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音乐种子。
15岁时,黄英森来到嘉积中学念初中,出于兴趣爱好,他加入了学校组织的宣传队。在宣传队中,黄英森接触到不少乐器,也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位音乐启蒙老师黄甦。
“二胡、笛子、小提琴等器乐我都演奏得很好,黄老师看到我有音乐天赋,初中三年对我格外关注,也是因为他的推荐,从嘉积中学毕业时,我去参加了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前身,下文简称广州音专)的考试。”黄英森说。
为了凑齐到广州考试的路费和生活费,黄英森的父母卖掉了刚养没几个月、准备留着过年的猪仔。提着父亲用过的旧皮箱,18岁的黄英森坐着轮船,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的故乡。临行前,黄英森告诉父母,如果考上就安心读书,如果考不上,就回家种地务农。
1958年的那场入学考试,黄英森记忆犹新,海南有100多位考生报名参加,但整个地区的录取名额只有7个。凭借两轮考试的出色表现,黄英森脱颖而出。
可当黄英森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广州音专时,却发现这里的同学对自己并不友好。“学校里有不少富家子女,普遍觉得海南地处偏远、文化落后,认为海南人不懂音乐,也瞧不起海南的学生。”
所见所闻让黄英森心里五味杂陈,也是从那一刻起,他立志发奋图强,要把海南本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那些人是错的。
在广州音专作曲系学习的三年,黄英森次次考试名列前茅,当初嘲笑他的人也被他远远甩在身后。1964年,黄英森留校任教,教学间隙创作了大量极具海南风格的曲目,并被广为传唱。

1992年,在广州举行的黄英森作品音乐会(翻拍)。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