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异岭山顶上的风动石。 清风 摄
海潮岩与风动石
多异岭上奇石多、景观异,岭上最有名的奇石是海潮岩和风动石。
海潮岩,也称“佛石”,是多异岭山顶上一方硕大的岩石,为多异岭的标志物,也是当地渔民海上行船的坐标石。乾隆《会同县志》载:“海潮岩,在多异岭南,高数十丈,阔百余步,形如居室,可容数十人。东望海潮,水天一色。”
多异岭由三座山峰组成,数峰嵯峨挺立,层峦叠翠,幽美如画。传说,山顶上有个卵状巨石,能随风而动。登上山顶,见到它看起来岌岌可危,历经风吹雨打,却没有滚下山去的卵状石,令人感到神奇。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似一只大乌龟,被人们称为“龟石”。嘉庆《会同县志》记载:“风动石,在多异岭,其形如卵,阔可一丈,盛以石盘。力不能移,风可摇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会同县教谕吴隽与程克庵、葛子灵、岑霍山等好友及灵泉寺僧人一行同游多异岭后,写了《游海潮岩记》。在游记中,吴教谕不仅详细写了海潮岩的奇峻,还把风动石描写得风趣幽默。吴隽说,他用手推风动石,石摇动并发出咚咚一般的鼓声。同行的人感到很惊讶,问道:“先生有什么法力,可以令这石头摇动?”灵泉寺的僧人却风趣地说,石头没有摇动,是先生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有意思的是,诗僧光鹫曾与玄达一起去山顶看风动石,光鹫认为称它为风动石还不够,应该叫它“点头石”,一时雅兴涌起,写了一首题为《点头石》的诗。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