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正视蔬菜生产者的弱势地位,保证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比照粮食收购的最低保护价,在兼顾市民消费承受力的同时,对一些基本的蔬菜品种进行必要的生产性补贴和价格保护。只有在保证一定蔬菜产量的前提下,平抑物价的举措才能底气十足,游刃有余。
其次,疏通产销环节,取消不合理的中间收费。特别是在目前大力推广的农超对接中,不仅要考虑平抑物价,也要从政策上为第三产业反哺农业预留空间,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最后,蔬菜产销地政府出面,完善蔬菜产业链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发布完整、权威的产销信息,尤其是田头、批发及零售之间的供求信息,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今年蔬菜价格波动明显超过正常范围,一些消费者在同情菜农的同时,也担心下一个菜价“波峰”会否因菜农受损而再次出现。专家建议,应尽快减少流通成本,并加强菜农组织化程度,以保障菜农和消费者实现“双赢”。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农户种植存在诸多问题,其对市场、销售渠道都不能有效把握,有时只能听天由“价”,这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今后应在加大种植保障的同时,加强行业性组织建设,利用协会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传播,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 蔬菜从地头到餐桌,需要运费、过路费、油费等七七八八的费用,如果再碰上有的农贸批发市场出现的利益部门巧取豪夺、或者是无良商贩欺行霸市等,可想而知,一棵菜若要绕这么一大圈怪圈下来,农民和市民有多少血被吸取。比如,广西的白菜收购价每斤1毛,运到广州后,一道道的费用层层加码,最终消费者得用1.5元至3元的价格来买单。其他大中城市的菜价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 菜价两头的贵贱不成正比,除了流通怪圈外,与一些地方政府调剂不力不无关系。当看到去年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菜价持续攀高,菜农们纷纷下“赌注”,盲目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时,农业部门有没有去给菜农提个醒?有没有用已经掌握的市场信息去引导菜农种植什么品种与数量,甚至当蔬菜滞销时积极地为菜农去寻找调剂出路等?当农民“到底种什么赚钱,真的只能靠猜靠赌”时,政府提供的宏观政策引导就很重要。 署名邱海昌的博客文章表示,虽然近年来在力推“农超对接”,但运输户、菜贩子以及蔬菜市场零售户都表示利润不大,运菜甚至赔本。其中,运输成本占据蔬菜价格的比重较高,主要是高油价、名目繁多的收费占据很大部分。因此,应下决心大幅降低各种收费和高油价。运输成本低了、各种收费少了,运输户才敢于到田间地头收购蔬菜,菜农种植的蔬菜才能卖出去,市民也才能够吃上便宜菜。
署名朱大鸣的博客文章认为,之所以一些地方菜价低廉而一些地方菜价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运输成本太高,即交易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生产价值。比如说,关卡林立的收费站,是国内市场自由流通的最顽固壁垒,中国已经搞市场经济很多年,还是敲不掉这种收费站拔毛主义的盘剥,从而增加了菜价和粮价。
有网民建议,尽快真正实现“农超对接”,减少蔬菜的流通环节,降低蔬菜的流通成本。美国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80%,而我国仅为15%左右。
相关链接
菜农说菜贱,市民喊菜贵!咋回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