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首页   |  观点PK  |  海口建言  |  评论  |  名人堂  |  社会长焦  |  椰风视点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草根酷评>椰风视点>
召回食品要吸取前“食”之鉴
召回食品要吸取前“食”之鉴
来源: 新华网 作者:梁江涛 时间:2011-05-25 11:21

  食品生产企业对被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的,不得将无害化处理后的产品重新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就修订的《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征集民意。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食品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食品安全负责,切实履行召回义务。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企业召回食品的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5月24日京华时报)

  食品召回制度体现了政府部门对问题食品零容忍的态度,但是我国也很有必要建立食品溯源监管制度。可溯源性是指每一种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阶段的踪迹均可追溯查询,这是现代食品工业实现良性运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食品追溯系统后,有关部门就能快速识别产品、原料批次,掌握加工和销售记录,在出现问题食品后迅速地确定污染源头,这显然有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监管部门的效率。相反,如果没有食品溯源制度,问题食品被召回后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死不见尸”的情况,召回企业有可能重蹈覆辙,而其他同类食品企业也可能在他人跌倒的地方再栽跟头。

  欧美的食品溯源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相关部门会给每种食品标码、配备电子标签,并保存必要的生产经营记录,以便进行追踪;发现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后,利用信息技术扫描标码、标签,马上就可以查到问题源头。在欧盟,每一头牛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前世今生,一目了然。屠宰场要保留动物的详细资料,并准确记录被宰杀的牛的来源,直到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除了禁售和召回外,监测机构还要沿着食物链追溯问题食品的起源,分析畜禽饲养和饲料成份,对有害成分加以纠正,并及时防范相应的风险。

  鉴于此,我国也应建立一个常态化、规范化的食品溯源体系,规定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形成产品溯源记录制度,与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实现对接,最大限度地避免问题食品进入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食品安全风险披露也是一个利益博弈、轻重取舍的过程,假如社会已经形成这样一种机制:企业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及时、如实向社会公开,向监管部门报告,主动要求召回,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挽回信誉、降低损失,而故意隐瞒将受到社会谴责、政府惩罚甚至法律制裁,小则产品、企业的声誉、利益受损,大至企业倒闭、责任人被法办。有这种前提,企业主动召回是可靠的,否则堪忧。

  精读好几遍专家说法,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增稠剂”完全没有必要使,“防腐剂”和“被膜剂”卫生部没明确说在大米里到底有无必要使。说了半天,到底加还是不加,怎么加,加什么?到了儿也没看出一个准谱。(梁江涛)

 

 

   相关新闻

李迎丰:食品质量安全 我们共同的责任
质检总局:召回食品处理后禁止再销售
质检总局:食品有质量问题将只退不换

 

(编辑:胡世福)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