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首页   |  观点PK  |  海口建言  |  评论  |  名人堂  |  社会长焦  |  椰风视点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草根酷评>椰风视点>
哈药总厂的道歉为何不被公众接受
哈药总厂的道歉为何不被公众接受
来源: 千龙网 作者:张天蔚 时间:2011-06-13 16:03
    哈药总厂厂长率员专程赴京,就此前媒体披露的哈药总厂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不出意料,网上的即时反馈中,绝大多数网友对厂长的道歉不以为然,甚至部分情绪极端的网友出言不逊。

  网上言论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一边倒的网络舆论,还是可以定性地反映出公众对哈药总厂此番道歉的“不买账”。

  应该承认,哈药总厂的道歉态度可算真诚,其“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的承诺,也好过其他类似事件中那些推诿、敷衍的企业。公众依然不依不饶的态度,显然不仅针对此番道歉,而是多年积怨的集中爆发,也是对“在污染中前行”的“哈药模式”的集中讨伐。

  借助此次污染事件,哈药总厂的形象醒目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可惜却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扭曲形象。

  一方面,根据媒体的报道,在此次污染事件爆发之前,哈药总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困扰,早已存在多年,污浊的河水、刺鼻的气味,严重干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另一方面,却是哈药总厂在环保部门及媒体报道中留下的良好记录:2007年,哈药总厂获得国内工业企业中首张甲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为此赞扬哈药集团“是对松花江流域负责的企业”。同年,在当地媒体一篇颂扬性的报道中,“我们是做药救人的企业,不能做任何对人有害的事儿”这句颇为感人的“肺腑之言”,被描述为哈药总厂大力投入环保的核心动力。在这家媒体的笔下,哈药总厂通过大手笔的投入,使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的污水、气味两个环保难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边污染边生产、边污染边壮大、边污染边表彰,如此悖谬的现象、如此矛盾的形象,同时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让人对哈药总厂的诚恳道歉和治污表态充满疑虑,甚至对我国当下的整个环保评价、监督体系及媒体对环保问题的监督责任,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人们很难相信,以往言不由衷的誓言、漏洞百出的监管,会以一次看似诚恳的道歉,而有根本的逆转。

  面对公众的不理解、不接受、不原谅,估计哈药总厂的高管乃至职工,都会心生委屈或怨怼。站在企业的角度,哈药总厂能在竞争激烈的制药领域胜出,成长为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原料药制造企业,其间确实凝聚着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心血和希望,而由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却可能被视为“代价”而被视为必须。尤其是当企业确实为治理环境而做出一定努力之后,更可能以“已经尽力”而自我原谅。而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在环境与利税收入的两难取舍中,“适度”的环境污染,也可能被视为可以接受的“发展代价”。

  然而,每个公民都天然地享有追求、维护健康生活的权利,无论企业或政府,都无权决定把哪些公民的权利作为“代价”,祭献于企业或地方的发展。以往在政府大刀阔斧的宏伟规划中,与企业间联手做大某项产业的共识很容易建立,而公众的权利却可能被根本忽视。而只要政府、企业、公民之间的权利、责任、义务关系没有根本的转变,再诚恳的道歉都可能在风波过后被弃之脑后。(张天蔚)

 

 

   相关新闻

哈药总厂就污染事件致歉 否认广告投入超环保
哈药总厂正式向公众致歉:接受任何处罚都不过分
哈药污染事件三问:气味熏人企业有“委屈”?
网民热议哈药集团:“做良心人”行昧心事
拿环境换钱的“哈药模式”
哈药“污染门”为何关不上
有钱“贴金”无钱治污,哈药该吃啥药
哈药总厂水陆空立体排污的底气何来

 

(编辑:胡世福)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