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3月29日消息(记者 李晶晶)医者与患者本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但一直以来,由于不理解、难沟通等原因,紧张、对立似乎成为医患关系的代名词。针对日前发生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被杀”事件,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要严惩凶手、严厉打击残害医务人员的罪行。卫生部随即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好内部治安保卫职责,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护。海口一线医护人员如何看待这样的要求,目前他们面临的现状是怎样的?
嫌医生晚到挥刀就砍
“我们遇到的抱怨、辱骂就数不清了,基本上天天都有。”2010年国庆节,当急救医生小王和护士大汗淋漓地跑到报警人家里时,病人因心脏病突发已经停止心跳。不能接受事实的家属嫌医生来晚了,二话不说就拿着菜刀砍向医生,导致小王留院观察了好几天。2011年年初,一名急救医生被患者用笔刺破手掌,由于人手紧张,紧急处理后依然带伤上班。
2011年年底,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小汪被病人家属掐住脖子,险些窒息,一度进行急救,起因是病人嫌其送药慢了。当记者见到她时,还能看到她脖子上明显的红色痕迹,小汪由于承受不了类似的心理负担,转到干部保健科工作。同样是去年,儋州市中医院一护士被一名有吸毒史的患者持刀捅死。
大小纠纷事件很普遍
说到医护人员在正常的工作程序下遭遇患者的不理解,以致引发或大或小的纠纷事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玉仁说,急诊、门诊相对其他科室而言是纠纷的高发地,因为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很多,和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时间却相对少,再加上有些人因喝酒或其他原因导致脾气暴躁,甚至性格问题,都是引发纠纷甚至恶性事件的导火索。仅2011年,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就发生近10起伤害事件,海口市人民医院出现4起,而全市范围内则有数十起恶性伤害事件。
患者的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自己的尊严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怎么要求他们保证对病人的责任感?”刘玉仁告诉记者,针对不断发生的医患暴力纠纷事件,海南省急诊协会专门探讨并制定了一些防暴力事件措施,比如为酒后或情绪特别暴躁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在院内设置特定的空间,作为纠纷发生时的回避处;和警务部门、安保部门建立紧急快捷的联络方式;安装监控设施设备以及设立警务室等。
完善安保措施
加强医患沟通
为减少因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造成的恶性伤害,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好内部治安保卫职责,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治安保卫工作;医疗机构对治安防范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落实安全保卫措施,落实24小时安全值班制度,对门急诊、病房等重点科室、部位,实行24小时安全监控,大力推动以人民调解为重点的医疗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同时,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与患方的沟通能力。对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特别是危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苗头、隐患,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矛盾激化。
记者从海南省卫生厅了解到,针对新发出的《通知》,目前尚未制定具体改善措施。海口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的医院安保措施还未普遍完善,截至到目前为止,基本都有自己的安保部门,但仅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安装了监控设备。“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倡导医患相互理解,多沟通,毕竟医患之间不是敌人,不应相互防范,而应该是朋友。”市卫生局医政处负责人表示,海口医疗卫生机构将会不断完善各种措施,以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权益。
相关链接
海口美兰法院通过网络视频确认医患纠纷调解协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