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活动现场
海口网4月28日消息 4月28日上午,全省公安机关治安系统全面启动“守护平安·干净社区”宣传周活动。此举旨在近一步推动“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深化治安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防范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意识,进一步提高治安民警便民服务能力。
警方活动现场
此前,海南省公安厅与省民政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共同发起社会治安志愿者服务活动,自今年1月以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组织民警共走访社区2229次,村寨5112次,企事业单位2814家,学校、幼儿园2767所,帮扶困难群众家庭2611户,为返乡返城群众换发居民身份证24103张,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82起,整治治安乱点308处。
警方活动现场
28日上午,省公安厅在海口明珠广场设立主会场,乐东、三亚、东方、儋州、万宁、琼海设立分会场,同步拉开宣传周的序幕,数万名各界群众共同参与,数十万名群众通过广播电视感受到了此次活动的热烈气氛。
“4·28”街头宣传周活动以二代居民身份证更换事宜、“打四黑除四害”线索举报、缉枪治爆三项治安工作为主题,活动时间为2012年4月28日至5月3日,为期一周。
活动期间,将在各市县繁华街道、人员密集区设点集中宣传,在省各主要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各市县公安机关举报电话:110。海南省公安厅缉枪治爆举报电话0898-68836430,“打四黑除四害”举报电话0898-68836442(24小时专人值守),涉黄涉赌举报电话0898-68836443,电子邮箱xzk2706@sina.com,邮寄举报请寄海南省海口市滨涯路9号海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邮编570302。有关户籍、身份证换证事宜请咨询各市县公安局(分局)户政部门。
对群众举报的每一条线索公安机关将认真核查,一经查实将依法处理。对有价值的线索,公安机关将予以奖励。海南警方将认真接受群众举报线索和评议评查,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不断提升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和打击能力。
“守护平安·干净社区”宣传周宣传内容:
一、二代身份证换领9月底结束,市民应尽快办理
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 2012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为持一代证公民换发二代证工作,实现一代证到二代证的平稳过渡,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据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领取的居民身份证,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请广大群众主动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证中心申请换领二代证。海口市公安局各公安分局办证中心实行节假日办理二代证,其他市县公安局公安派出所采取预约服务制度,开通一代证换二代证“绿色通道”,对群众的换证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核签发,优先上传制证信息,及时制证,让群众最短时间内领到二代证。对偏远地区、行动不便以及孤寡老人等办证困难的群众,公安机关采取上门采集信息和送证上门等便民利民措施。
二、杜绝“地沟油”、“病死猪”上餐桌,“打四黑除四害”你有线索吗?
“四黑”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四害”即上述“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群众切身利益,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诚信,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今年“打四黑除四害”的打击重点是:开展深入打击“瘦肉精”“地沟油”犯罪回头看,坚决防范发生反弹;集中组织开展打击“病死猪”犯罪破案会战,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集中打击制售假药犯罪,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药。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一场举报“四黑四害”的高潮,希望我省广大居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发现并及时举报“四黑四害”线索。
三、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是犯罪行为!
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全力消除涉枪涉爆隐患,为全国“两会”和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海南省公安厅决定,从3月至11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治爆缉枪专项行动。“缉枪治爆”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为:全力开展灭枪攻坚行动,坚决把涉枪涉爆犯罪活动嚣张气焰打下去;全力开展清查收缴行动,彻底查缴流散社会的非法枪爆物品;全力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着力解决涉枪涉爆突出问题;全力开展查缉管控行动,严防涉枪涉爆违法犯罪活动滋生蔓延。
据了解,4月28日当天,全省共设立街头宣传点426个,出动警力2130人次,摆放大型宣传板1278幅,张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收缴非法枪支弹药、爆炸物品严厉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30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31800余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