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发布的海南“异地高考”方案,以外省籍务工人员在海南缴纳社会保险、居住年限以及从业情况,及其随迁子女在海南的就读、居住年限,作为在海南报名参加高考的准入条件。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异地高考”政策答疑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01-13 08:55

  9日发布的海南“异地高考”方案,以外省籍务工人员在海南缴纳社会保险、居住年限以及从业情况,及其随迁子女在海南的就读、居住年限,作为在海南报名参加高考的准入条件。不强调户籍的方案让几家欢喜几家愁。记者走访海口一部分外省籍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到,方案执行时间、缴纳社保年限等条件,让他们望而止步。

  方案明年执行 部分外省籍考生今年不能在琼参加高考

  不限户籍可参与高考,对于今年才上高二的学生李丽(江西户籍)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按照现行的高考政策,她明年参加高考会被限制报考批次。9日发布的“异地高考”政策2014年试行,给像李丽一样的高二学生们带来了利好消息。

  然而,对于高三学生张骞的一家人来说,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却让他们措手不及。

  张骞在海南出生,从小学到高三,他都在海南念书。张骞父母为河南人,20年前来到海南工作,但户籍(包括张骞的)一直在河南。在2009年海南出台“买房落户”的政策时,张骞一家人正张罗着买房时,政策又收紧,他们错过了落户时间。张骞的户口问题一直是其父母心头的一根弦。

  按照海南现行的高考政策,属于外省籍的考生需要满足这样的条件: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海南省有常住户籍连续3年以上(含3年,从2013年8月 31日往前推算),在我省有固定住所和省教育厅认定的我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籍,并在我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修满学制规定的年限。

  作为法定第一监护人,张骞父母在海南并无户籍。而张骞在河南没有学籍,也不能回当地参加高考。

  就在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年底前,31个省、区、市要因地制宜出台各地的异地高考具体政策。这让张骞及其父母看到了希望。

  9日发布的海南“异地高考”方案,第一个条件为6年学籍、6年社保、6年居住年限,不限考,张骞都满足。然而,2014年才开始试行的时间规定,却又让他们一家人陷入绝望。因为这意味着张骞要明年才能参加高考。

  “昨天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儿子一句话都没说,就一个劲的哭。”张骞的妈妈朱女士说,张骞平时成绩在班上中上等,考一个大学应该没有问题。

  来自四川的孙俊杰与张骞情况类似,不同的是他可回四川高考,但是因为担心海南的教育与内地有差距,竞争较大,孙俊杰主动放弃了回家考试的机会,等待明年的考试。

  社保年限有别 无法考好学校

  海南的“异地高考”方案,报考门槛有高、中、低三个台阶。其中最低门槛规定:只要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符合第三条“3个有”(有就读经历、有合法稳定住所、有合法稳定职业)的条件,随迁子女就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取得在我省报考省内高职高专学校的资格。

  “相对于现行的限制户籍的高考政策,海南异地高考方案放宽了门槛,条件宽了很多。”海口市民办华兴学校信息中心主任章小虎说。但他同时认为,如果成绩较好的考生想报考不限批次的学校,6年的社保年限过于严苛。

  “海南的异地高考政策主要在于防‘高考移民’,一些外省务工人员在海南工作、居住多年,但不一定缴纳社保,他们不属于高考移民。对于这部分务工人员的子女,这有些不公平。”章小虎说。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发布后,相关部门要求各学校统计外省务工人员就业、居住年限及缴纳社保等情况。据章小虎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南海网记者看到,在该校16名外省籍高三学生中,父母从业、居住年限6年以上的分别有15个、4个,而缴纳社保6年及以上的仅为4个。此外,该校外省籍82名高一学生中,父母缴社保1年的有1个、三年的也仅有一个,也就是说,在将来的1到2年,这些学生基本不满足第一个、二个条件,只符合“3个有”的条件,报考海南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


  我省“异地高考”方案出台,引起外来务工家庭的高度关注,对于方案中社保、学籍、居住等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

  社保:有劳动合同可补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一些外省务工人员反映,他们在我省居住超过6年,其子女能够满足6年学籍,但由于他们有的是灵活就业人员,有的工作变动大,缴纳社保的时间不到6年,能否补缴社保?

  对此,省人社厅社会保险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灵活就业人员只参加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两项保险,省政府文件规定,这部分人不能向前追补社会保险,只能向后延交。至于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如果出现单位漏保的情况,可以持单位原始的会计工资凭证和劳动合同书等材料,通过单位补缴各项社会保险。

  “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怎么办?”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处有关负责人说,“只要和单位有实际的劳动关系,比如说有领工资的凭证,就可以补签劳动合同。”

  还有家长问,如何理解方案中提及的“有合法稳定职业”,对此,社保一处负责人说,“稳定”,当然是指每月有固定收入。“合法”,是指收入来源是合法的。

  还有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关心“6年社保”和“3年社保”的具体截止时间,是按高考报名之时起算,还是按高考开考之日起算。对此,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韩小雨说,我省还将就“异地高考”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学籍:两个管道管理防作假

  对于我省异地高考政策中涉及的学籍认定问题,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学生的学籍管理实行纸质和网络两个管道管理,防止弄虚作假。省教育厅要求初中和高中学校在学生就读期间,建立完整的档案材料,包括考勤、考试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表现等内容。

  学生进入初一年级就读,学校就要将学生名单报给市县教育局审批备案,随后为学生办理学籍卡。

  认定高中学籍相对较严格,具体要求是:学生至少在我省初三年级就读满一年参加我省的中考考试,并被高中学校录取就读。录取学生经过市县教育局审批,报给省教育厅备案统一确认学籍。同时,省考试局获得学生名单从高一年级开始为学生建立考籍。

  省考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3个3”和“3个有”规定中的学籍和就读经历,均要求“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意味着“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均符合条件,同时“3个有”规定“本人在我省有高级中等教育就读经历,并取得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中没有限定毕业证书一定要是“我省”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

  居住:申报暂住户口登记

  对于“异地高考”政策中涉及的“户籍不在我省”的常住人口居住证明问题,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海南省流动人口管理规定》,非本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属于流动人口,应当到所在市县人口管理部门申报暂住户口登记并办理《暂住证》,其随迁子女信息也将会同时登记。这可以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居住证明的有关依据。

  同时,我省已经将陵水、琼中作为试点实施人口居住证制度,这是对流动人口实施新的管理制度,明年将在全省逐步实施。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符合有关条件的流动人口将到居住地办登记和办理《居住证》,其随迁子女信息也将被录入,也可作为居住证明的有关依据。

 

 

相关新闻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政策解读 回顾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分高中低三个门槛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分高中低三个准入门槛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北上广“门槛”太高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完成 本地居民担忧“高考移民”

 

相关链接: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完成 本地居民担忧“高考移民”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完成 本地居民担忧“高考移民”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分高中低三个准入门槛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分高中低三个准入门槛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北上广“门槛”太高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分高中低三个准入门槛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分高中低三个准入门槛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分高中低三个准入门槛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分高中低三个门槛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政策解读 回顾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张惠宁 郭景水 李关平] [编辑:刘瀚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