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碧波染上一层暖色,水鸟在湖面上振翅飞翔,圈圈涟漪,荡漾着水中央绿意浸染孤岛的倒影。“美极了,就像一幅自然泼墨的美丽山水画,草绿花红,生机勃勃。”5月23日,站在东湖边,远眺的市民陈苗不禁停住了脚步,凝望着这迷人的自然风景。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洁净美容颜 宜居新海口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5-24 09:50

工作人员划船在东湖上清理垃圾。 见习记者 李天平 摄

  夕阳西下,碧波染上一层暖色,水鸟在湖面上振翅飞翔,圈圈涟漪,荡漾着水中央绿意浸染孤岛的倒影。“美极了,就像一幅自然泼墨的美丽山水画,草绿花红,生机勃勃。”5月23日,站在东湖边,远眺的市民陈苗不禁停住了脚步,凝望着这迷人的自然风景。

  地处老城区的三角池片区曾是居民口中的“闹心地”,灌木杂乱,黄土裸露,地面坑洼……海口启动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精细化提升园林景观,激发老城区的活力,仅用120天褪去“脏乱差”,实现旧貌换新颜。

  海口在城市更新“五化”先行中,瞄准民生痛点,将民本理念融入到经营城市的点滴中,加快推进城市“净化”,狠补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刷新城市颜值。

  市民在红城湖边整洁的步道上晨跑锻炼。 见习记者 李天平 摄

  新面貌

  刷新城市颜值 街区焕发生机

  千余米长的龙舌路,在背街小巷改造中实现了蝶变:坑洼不平的路面全部铺上沥青硬化,裸露的黄土披上盎然的绿意,增设果皮箱,电动车整齐划线停放,商铺招牌统一规整,流动摊贩不见了踪影。“刚走进这里,我还以为走错路了。”5月23日,在外地打拼多年的海口市民钟秀玲回来探亲,家门口这条小巷的蝶变让她赞叹不已。

  小街巷牵动大民生。海口切实把脉市民生活痛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2000多条背街小巷渐次完成改造。如今,破损的墙面全部美化,天空杂乱的电缆线挥别“蜘蛛网”,节能路灯照亮出行路,休闲健身路径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海口将改造和保护密切结合,坚持修旧如旧、以古为新的原则,古街巷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纷纷换上新颜,留住人们心中浓浓的乡愁。培龙市场后街是条古街巷,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地下排水设施堵塞,路灯暗淡。升级改造之后,这条老街巷焕发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入口处立起红色的高大门楼,公共通道铺上了青石砖,两侧的多层建筑立面一派琼北古建筑风格,成为集休闲娱乐、餐饮美食、购物消费为一体的古城文化特色美食街。

  得益于对忠介路、培龙市场后街、宗伯里一横街等一批古街巷修旧如旧的改造,历史悠久的府城文化街区重新焕发了活力。而海口另一张历史文化名片——骑楼老街,同样在久久为功的提升过程中实现了蝶变,成为备受市民游客青睐的文化地标。

  游客在美舍河边观赏美丽风光。 见习记者 李天平 摄

  新景观

  深化水体治理 再现“水城”风貌

  每天早上,美舍河群上村休闲广场格外热闹,社区居民都喜欢到这座家门口的小游园健身。举目四望,碧水河畔,清风拂面,大叶油草错落分布,蜿蜒的园路向前延伸,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原先,这里就是个臭水沟,隔几百米都能闻到难闻的味道,岸边灌木丛生,是人们的‘闹心地’。”5月23日,看着眼前的美景,市民林欣很是感慨地说,这里被纳入美舍河水体综合治理后,河边的私设排污管被一一摸排出来并清除掉,建起了多处浅滩、湿地,在河滩上种植本地大叶油草。经过半年多持续的水体治理,河水清了,河岸美了,渐渐吸引来休闲的人们。

  在美舍河水体综合治理中,海口通过科学治理、成本控制、社会共治、机制创新,变过去的“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历时9个月,在3.5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弃场之上,建成1.4万平方米的八级梯田人工湿地,重现水清、岸绿、白鹭飞的和谐美景。

  海口还在美舍河中尝试种植红树林,这是我国首次在城市内河成功种植红树林。按照这种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进行治理,花钱不多,却有更好的效果,在最近多次的强降雨中,美舍河河岸经受住了考验,沿岸积水比平时少,退水也比平时快。美舍河治理成效显著,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生态治水永远在路上。海口素有“水城”之称,椰风海韵、江海交汇,河湾湖汊纵横,溪流水道绸密,海口继续把水体治理作为“净化”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大力推广复制美舍河治理的科学路径和经验,全力抓好“两湖两沟一溪”等32个水体治理,加快推进市域水系连通,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恢复海口“水城”风貌。

  经过整治后的东湖路与新华南交界处,凹凸不平的空地被改造成干净整洁的小广场。 海口日报记者 黄一冰 摄

  新招数

  推动海绵改造 补齐城市短板

  在三角池片区环境综合整治中,东西湖水重现清澈,湖心岛焕然一新,环湖的市政道路在改造升级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因地制宜采用透水材料,让改造后的道路好看又实用。

  “这次改造,我们采用高质量透水混凝土,精心养护,实现非机动车道的海绵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所工程师申彬利说,相较于传统路面,透水路面遇到集中降水时,雨水能快速渗入地下,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

  申彬利表示,三角池片区改造工程引入“海绵化”和“精细化”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设计、施工、植株的购置等方面,充分结合海口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功能需求、景观效果及建设成本,使道路建成后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为狠补城市短板,三角池片区在道路改造时推广透水铺装材料,新型材料本身的多孔隙特性,为其过滤净化雨水、存蓄滞留雨水、消纳周边雨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园林景观提升上,着重考虑水生态系统,海绵化改造是突出特点。”申彬利介绍,在东湖路、博爱南路等道路改造时,多点布设下沉式绿地,方便雨水顺势流入。

  市市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在海府路、白龙路、长滨路、龙昆南路等道路改造时,充分考虑海绵城市雨水自然渗透理念,在绿化带中大面积种植大叶油草,这种本地草具有生命力强和节约资金成本等诸多特点,正逐渐成为海口城市绿化的新宠。绿化带承担大部分调蓄雨水功能,雨水经由绿化带下渗入土壤,可作为地下水的补充。

  新常态

  构建长效机制 呵护城乡美丽

  为了保持城市净化的常态化,海口正构建环卫常态、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对环卫企业的监督考核,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等环卫管理机制,提高主城区清洁保洁效率。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开展农村洁净家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农村保洁力度,实现全域海口干净整洁。

  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对道路“墙到墙”实施全覆盖保洁管理,并对南大立交桥、世纪大桥、海秀快速路、滨海大道、国兴大道、龙昆南路等重点路段和中小学校等重点区域推行高峰时段“潮汐式”保洁作业,根据人、车流量变化,适时增加机械化及人工保洁力量,确保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在高峰时段的洁净。同时,加强道路机械化作业,一、二级道路实现全部机械化清扫作业,全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0%以上,有效控制道路扬尘。

  西海岸带状公园,环卫工人清扫沙滩上的垃圾。 见习记者 程志 摄

  “水域卫生保洁实现常态化。”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环卫PPP企业按照定人员、定河段、定时间、定标准、定任务的“五定”标准,对辖区水域实施日常保洁、全覆盖管理。为了呵护美丽乡村,海口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全市各镇均已实现“户清扫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纳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处理,覆盖率达100%。

  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强化环卫作业质量监督,海口建立了240人的监督管理专业队伍,通过搭载数字化管理平台,对PPP企业的运行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管。为强化法规制度保障,海口先后出台了《海口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海口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等20余项城市卫生管理法规、规章,使城市精细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有效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相关链接:

水清园美 海口凤翔湿地公园成市民好去处
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透水人行道 养眼又养心
海口:风光旖旎 八百年古石桥与潭丰洋湿地相得益彰(组图)

 

相关链接:
海口:风光旖旎 八百年古石桥与潭丰洋湿地相得益彰(组图)
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透水人行道 养眼又养心
水清园美 海口凤翔湿地公园成市民好去处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曹马志] [编辑:程小欣]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