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新英湾内的千年古盐田十分宁静,这里只有历经风雨和海浪冲刷的砚状石槽、石池,以及一片片黝黑的盐田。流传千百年的盐田和晒盐技艺,留下的不仅是制盐工艺和黝黑的盐槽,更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晒盐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政:晒海为盐 传承千年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5-30 11:14

谭政将卤水倒在盐槽中暴晒。

  改良技艺

  注重传承培养接班人

  盐来自于大海,它也伴随着一个村子,走过上千年的历史。

  跟随着谭政老人的脚步,记者来到千年古盐田。这个日晒制盐点,如今每年产优质盐10万斤以上。现在这里的古盐田还保留着“东坡盐槽”“白玉盘”“千年龟石”等古迹,每处古迹都有一段迷人的传说。据说宋代的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儋州后,曾慕名前往古盐田,并亲手凿了一口石槽,现在该石槽上“东坡盐槽”四个大字仍清晰可见。盐田里的“白玉盘”是古代青年男女晚上约会唱山歌的地方,他们以歌传情,寻找心仪的爱人,充满着浪漫色彩。

  “为了这份手艺,这份盐与人的缘分,我一直在坚守,希望传承不断裂。”谭政说,为了传承这份手艺,他不断收集材料,对制盐工艺进行改进。利用茅草代替禾秆,并一直沿用下来,这是他最自豪的事情。在海盐晒制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过滤卤水。以前多数盐工在泥槽下铺垫禾秆,结果过滤卤水效果差。而谭政发明了将茅草铺在泥槽下,不但增加了盐产量,还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在技艺传承方面,谭政毫无保留,培养了多名制盐技师,先后授徒传艺、培养的后续人才有谭春如、谭业富、谭永强、谭晋都、谭壮如和唐丹梅等6人。

  时至今日,谭政仍然吃不惯商店里买来的食盐,放在舌尖上细细品味一番,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少了一些苦涩味,太干净了,我们吃不惯。”即使如今的制盐工业依然从大海中寻找食盐,但是规模化的制成品,依然不为谭政所青睐。他喜爱的手工食盐,来自那双沾满汗水的手,以及饱经风霜的黑色火山岩。吃进口中的,除了咸味,还有与盐相伴的人生。

  据介绍,以谭政为代表的盐工利用古老、独特的传统制盐工序晒制出来的海盐白如雪、细如绵,咸味适中纯正,不带苦味,具有纯天然、无杂质、颗粒小等特点。

  为了将这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手艺宣传出去,谭政退休后义务为来千年古盐田的游客讲解海盐晒制技艺过程,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相关链接: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超九成老人遗产不给儿媳女婿
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出”的这道题北京西城如何“答”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将开展3700多项非遗活动
老盐工晒盐卖盐—— 10斤盐巴换7斤稻谷
[来源:南国都市报] [作者:梁振文] [编辑:吴金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