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
守住盐工那份盐与人的缘分
“我们谭姓盐工的子孙后代,通过千年的传承,在这片海滩上逐渐开辟了750多亩盐田,开凿了7000多个晒盐石槽,这份制盐手艺也跟随着历史流传至今。”谭政一脸虔诚地说,经过1200年的发展,该村代代继承并改良制盐技术,虽然目前该村已有269户人家,但这么多年来只有45户拥有盐田从事晒盐。
“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村里人口不断增多,但始终只有45户人家从事晒盐工作。”谭政表示,这也是世世代代以来村里的规定。
“每年的3至6月是晒盐人最忙的时候,这段时间降雨少、阳光烈是晒盐最佳季节。”谭政说,每到晒盐的忙季,晒盐人每天都会凌晨三四点起床来到盐田,将制好的卤水浇在平整的盐槽上,等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早晨浇水,傍晚收钱。”这是大伙对晒盐工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在谭政看来这白花花的海盐,更深含着自己对祖先的追思。
“盐工晒出来的海盐根本不愁销路,10元一斤的新晒制海盐成了游客手中的香饽饽。”谭政高兴地说,平均一户人家每天都能晒制海盐100多斤,换言之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可观的收入让晒盐人盖起了楼房。
“作为第58代晒盐工艺的传承人,我有义务将这门祖先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并且不断进行改良。”谭政说,每当夜幕降临,盐工们边收获新晒制的海盐,边唱着远古的采盐民谣,那歌声好似穿越千年……
相关链接:
老盐工晒盐卖盐—— 10斤盐巴换7斤稻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