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产品和店面环境吸引很多客人拍照。记者袁琛 摄
排队越长越火爆?
即使不合自己的口味,也会想围观或尝试一下
对于“网红店”来说,流量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是排队的人数。
“开业时很火。”“NO BIBI”店的工作人员说,几乎每天都需要排队。
“‘OCEANIN LE JOJO’6月27日开始试营业,每天下午2点至6点、晚上8点至10点是用餐高峰期。”孙东克说,遇到高峰期,排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如果一家店门前排起了长队,那这家店的食物应该不差。”甜甜直言,即使不合自己的口味,也会想围观或尝试一下。据她所知,在内地其他一些“网红店”,排队已是常态,如鲍师傅、喜茶、“Lady M”等。
“让一家店红起来,第一步便是吸引流量。”谭天表示,很多“网红店”在经营时,更注重社交属性,赋予产品人格化的内涵,利用人们的认同感和好奇心,吸引消费。“比如说,有时候排几个小时的队买杯‘网红茶’,不一定是口渴,很大程度上是亲身体验一把,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可以顺带炫耀一把。”
追求个性是不少年轻人的特点。对他们来说,排队不是为了购买稀缺物品,甚至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的是自我满足、时尚品味等。因网络而兴的“网红店”,排队人数的多寡,也会相应地反映到社交平台上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排队是检验一家“网红店”是否优秀的直观标准,也成为商家营销不可或缺的一步棋。
可当尝鲜者散去,“网红店”的这种火爆能够持续多久,则真正考验着每一位店主的经营能力。正如《拾味海南》作者之一、海南美食达人李子所说:“判断‘网红店’能不能长久,还要看顾客排队的原因。”
模仿者接踵而至
一味追求流量,没有核心竞争力,才是致命伤
2017年7月,海口第一家“MY LAB分子冰激凌实验室”加盟店开业,可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该品牌联合创始人表示,这是一个跨界餐饮品牌,是关于餐饮与艺术的跨界尝试。彼时,该品牌的冰激凌也频频亮相各大社交平台。
“我平常就喜欢吃冰激凌,当时被店里制作冰激凌时烟雾缭绕的情景吸引,点了一款香草口味的,如果给颜值打100分,口感能打80分。”曾经品尝过“分子冰激凌”的王玉莹说。
“从网上的客户评价来看,‘MY LAB分子冰激凌’还是一款不错的产品,但经营一年,盈收状况不理想,多方考虑后便关门歇业了。”“MY LAB分子冰激凌实验室”海口加盟店店主蔡蔡说。
一夜爆红,又迅速陨落。这是不少“网红店”的尴尬现实。
2018年,一家名叫“答案”的奶茶店在海口诞生。在点饮品时,顾客在一张纸条上写上自己的问题,取餐时,所点饮品的杯盖上则写着“答案”。例如:“我什么时候可以脱单”“长发及腰时”;“我什么时候可以瘦下来”“大约在冬季”……
这一创意迅速在海口走红,也让“答案”奶茶店收获了火爆的人气。可是,随之而来的模仿者,让这种火爆成为了昙花一现。
“不久,满大街都出现了类似的店,如‘占卜茶’‘回答茶’‘满意答案茶’等,玩两次就腻了。”消费者吴惠认为,很多“网红店”的产品和装修,都有相似的配方和模式,其他同类的产品多了,本身的竞争力就下降了,“比如前段时间特别流行的‘脏脏包’,现在也没多少人想吃了。”
吴惠的话正戳中了许多“网红店”的痛点。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陈恒分析,一些“网红店”的风格、产品,甚至是服务模式,同质化严重,可复制性强,竞争壁垒十分低。在追逐热点、流量的大环境下,必然会导致众多的模仿者,同类型的店多了,人流就被稀释了。再加上创新乏力,注定了这些店并不会长久。
“追逐流量,并非‘网红店’的原罪。很多‘网红店’只重流量属性,轻视产品和服务的本质,没有核心竞争力,这才是致命伤所在。”孙东克一言中的。
对此,李子也有同感,部分网红店产品口感差强人意。他认为若要做得更好,就要把心思放在产品本身,味道是立足之本,海南人口偏少,没有好味道,一旦新鲜感过去,部分“网红店”就会面临亏损,经不起时间考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