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政府从自身做起,在区政府大院内设置垃圾智能可回收分类亭,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苏弼坤 摄
专家
应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产生
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就能减少环境污染吗?除了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我们还应该做什么呢?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黄青博士认为,海口应学习国内外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建立绿色生活理念,减少不必要的垃圾产生,市民则应从源头控制垃圾产生,争做生活垃圾分类标兵,并且尽快出台奖惩机制的细则,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奖励,对不规范操作的居民制定惩罚措施。
“与链条末端的垃圾分类相比,从源头上减量同样不容忽视。”黄青认为,现在的生活在中,物品存在过渡包装的现象,茶叶、烟酒、月饼等礼品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所用的海绵、塑料、泡沫难以降解,更是垃圾处理中的难题,不仅加重垃圾分类的负担,更造成资源浪费。“垃圾分类应从源头抓起,个人从自带水杯、购物袋等小事做起,政府全链条动员企业、社区、居民等更多主体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中,才能带来文明新风。”
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的志愿者定期走进校园,教孩子们垃圾分类知识。苏弼坤 摄
职能部门
提高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
记者从海口市园林和环境卫生管理局获悉,海口将着力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按照国家“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设项目,做好顶层设计,研究确定系统性推进方案,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年底,可以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
海口加快推进垃圾资源化分选中心建设,项目位于秀英区海榆中线4公里东侧700米处(白水塘转运站东侧),建设总规模为1200吨/日,总投资约1.4亿元,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分选中心实行垃圾分类清单管理制度,对干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如纸张、塑料、玻璃瓶、金属、废旧织物等进行分类,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分类后的可回收物交付有资质的资源再生企业,实现干垃圾最大限度地减量,预计减量800~1000吨/日,不再进入焚烧或填埋设施,估算减少财政支出约2亿元/年。
海口提高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对现有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进行扩建,预计总投资4.2亿元人民币。新建厨余垃圾(湿垃圾)终端设施处理规模将达到500吨/天;扩建600吨/天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最终处理能力达到800吨/天。
今年上半年,海口重点在秀英区海秀街道、龙华区滨海街道、琼山区凤翔街道、美兰区和平南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并购置了996个干垃圾厢、784个有害垃圾桶。目前,全市进入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可回收物约100吨/日,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量约180吨/日,大件垃圾处理量约40吨/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近10%。未来,海口将加快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
相关链接:
今年底前海口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