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封杀于无形,商家无法维权
因为没能在48小时内按要求关闭乙平台店铺,刘先生很快体会到了甲平台强大的执行力。
当消费者以其品牌名为关键词,在甲平台进行搜索时,刘先生的官方旗舰店只能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搜索流量尚且如此,自然流量更是趋近于零。
“这肯定不是自然排序的结果。”刘先生表示,“自然搜索排序是综合销量、服务、评价等各种因素得出的结果。按照我们的经营情况,应在自然搜索中排名靠前,绝不可能在两天内一落千丈!”他多次试图与甲平台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但始终得不到答复。
受此影响,刘先生预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品牌在甲平台的销售额将缩水9成。他表示:企业很早就开始为“双十一”备货,却被甲平台断了“生路”。“乙平台的生意虽然越来越好,但没法一下子消化那么多产品,库存压力非常大。”
尽管“二选一”已经被明确为违法行为,但截至目前,刘先生只能寄望于甲平台高抬贵手,而无法采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他表示,从自然结果看,他们的品牌仍能从甲平台上搜索到,只是排名靠后,甲平台咬定这就是“自然搜索”结果,后台数据都在对方手里,刘先生拿不到任何证据。此外,包括“关店通知”在内的指令,均是通过甲平台关联通讯软件的电话方式,几乎无法取证。
不仅是自然搜索流量,刘先生的“付费流量”也遭遇了严重影响。他表示,品牌会向各大电商平台购买流量,增加品牌和店铺的曝光率,“从以前的合作看,购买流量的效果能直接体现在店铺浏览率和转化率(即消费者浏览后下单购买比例)上,我们觉得这些合作是有效的。但现在,我们店铺的浏览率和转化率明显下降,我们认为是甲平台用技术手段阻拦流量,可他们不承认。这和自然搜索的数据由甲平台提供一样,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没法求证。”
对于当下的状况,刘先生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我们只能加大马力做好乙平台和其他渠道的销售。至于以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无奈表示。
刘先生只是因“二选一”受损的庞大商家团体的新进一员。自今年618以来,电商“二选一”逐渐由高认知度品牌向大型和中型品牌顺次蔓延,类似刘先生这种有成交量但缺乏话语权的品牌,受损最为严重。
记者了解到,在某些互联网平台,公司内部虽然不会对“二选一”明文规定,但大家心知肚明。平台地推业务员表示:让对接的商户选择“独家经营”,是一条对地推人员不成文的业绩考核标准。
“‘二选一’有不同的对待标准。目前情况是国际品牌很少受影响;国内大品牌可以通过公开发声明指责某平台售假的方式,换取多平台运营的‘权利’;数量最大的中型或是新生代的品牌,则没有选择的权利。”有电商行业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先后有大量此类企业,被迫通过缩减规模、裁员等方式,降低“二选一”对于企业的影响。
相关链接:
拼多多达达乌镇回应“二选一”:已殃及千家知名品牌旗舰店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