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忽然有人晕倒,我们应该如何出手搭救?
第一步:检查环境、确保安全。不要在危险的环境下救助患者,不能将自己和患者置于危险之中。要避开繁忙的公路、电线坠落区域、有有毒气体的室内。划重点:不要随意移动患者,除非患者在危险的环境,或心肺复苏需要才能移动患者。
第二步:立即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和知觉。
第三步:呼叫救援,请他人帮忙打120并取来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第四步:在5-10秒内,通过看、听、感觉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如果有呼吸,将伤员侧卧,防止舌后坠堵塞气道;如果无呼吸或仅仅是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争取有效救助时间。
生活中哪些习惯会导致猝死?
过劳,压力过大,紧张焦虑
高强度运动
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酗酒、长期吸烟
猝死可防可控,对年轻人来说,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就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心脏就像汽车发动机,长期不动,发动机会出问题,长期疲劳也会“罢工”。
心脏疾病如何有效预防?
一查:定期体检可以在无症状时尽早发现部分疾病。
二诊:身体不适时不要硬撑,及时就诊。尤其是运动或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或腹痛等,休息后好转的人;明显心慌,伴有头晕或眼前发黑的人;突发短暂意识丧失,很快恢复的人;不明原因疲乏的人。这些人群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习惯:压力过大、持续熬夜、缺乏锻炼、吸烟、过量嗜酒,过度兴奋或悲伤等均可能诱发猝死。因此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做到劳逸结合。
特别提示:要重视预防运动性猝死。运动一定要科学运动,比如马拉松运动在最后3公里是猝死的高发时段。所以跑马拉松要有一定的运动时间积累,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