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与黢黑:分叉路
金秋十月,决眦望不到边的大片稻田在阵阵轰鸣声中逐渐褪去金黄色。这是农机手的作业时间。等到农机在地里的车辙压痕被塑形成凹凸不平的土块时,地上便只剩一列列三十四公分长的稻茬笔直地立在那里,像是敬奉神灵的香柱。
千百年来,土地,是屯里人的命。在回忆往事时,农人们不会记起那是在哪一年,而是会把事件所在年份与当年的收成关联起来。当他们把一年的收成交给粮贩时,仿佛就交出了自己整整一年的血汗。如此,年复一年。
可出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的姑娘陈雨佳,偏要改命。
渤海镇,是“石板大米”的产地。亿万年前,这里的火山爆发,岩浆流淌凝固形成玄武岩,铺就了镇子里随处可见的“石板地”。石板具有较强的吸热散热功能,使得石板地的地温和水温比一般稻田高出2-3摄氏度。石板上覆盖着岩石风化和腐殖质沉积形成的肥沃黑土,加之镜泊湖的优质水源灌溉,使得这里水稻生长环境极为优越。
“市面上那么难吃的米还能1斤卖出几十块、上百块的价,我们这么好的米却只能20斤、50斤地卖,浪费了!我想回乡,帮助村民们卖大米!”
就像是一滴油滴进滚烫的水里,陈雨佳一句话,炸开了全村人的锅。爸爸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你就稳当儿地、踏实儿地(东北话)当老师!农活很辛苦,市场也不是那么好做!”
陈雨佳的倔劲儿上来了。她把宁安市第一中学体育老师的工作一辞,回到了乡野间。她热爱体育,从小就喜欢运动奔跑的自由感,可做一个新农人的想法占据了上风:“黑龙江不缺农民,但是缺会营销的新农人;村里不缺好产品,但是缺好销路。”
陈雨佳走上了一条分岔路。路并不好走,但她心里更记得乡亲们种地的苦。“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农民的皮肤,都是黝黑的,一整个夏天手都没干净过。我们这边都是人工插秧,农忙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蒸点馒头、带点榨菜和水上地里干一天。我没干过农活,但我也是农民的孩子,觉得应该回到这个地方,让老百姓不辜负这份辛苦,多挣点钱。”
如今,陈雨佳已返乡6年,外表看上去和其他农民一般无二。6年间,从抖音直播带货,到扩大有机种植面积,再到养殖稻田鸭和稻田小龙虾,陈雨佳在村子里的摊子越铺越大。刚生下三胎不久,陈雨佳把头发剪得极短,她的脸庞也被乡下的日头晒得黢黑。
出生在“三莓之乡”黑龙江省尚志市石头河子镇的姜兴旺,他作为新农人的起点与家乡的草莓、树莓和紫莓密不可分。他在返乡前就听说,家乡的浆果卖不出去,老百姓排队等收购,有时候一等就是一宿,价格低的时候只有四五毛钱一斤,“产品的实际价值与它的价格完全没有对等”。
破解家乡“好粮愁卖”,也是“90后”“北漂”张雪决定返乡的契机。2015年春节前夕,黑龙江省五常市的老家里,家里有事急等着用钱,可秋收新下的米还没卖出去——村里不少人家都是如此。为什么品质上乘的五常大米会遭遇销售难?很多消费者想吃还吃不到正宗的五常大米,这件事对张雪的触动很大,“应该做点什么,能做点什么?”
同样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的,还有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龚思诺。龚思诺是一位出生在哈尔滨的“90后”姑娘,大学毕业后赴英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小时候的她对于父辈老家伊春的印象,就是低矮的平房、道旁的旱厕,还有一群永远走不出大山的人。
“是多么饱经沧桑,才能把手磨出这么厚的茧?”2012年冬天,快到年关的时候,龚思诺正好从英国回国休假,看到老家里的老人们冒雪出去捡柴火,“我握到他们的手那一刻,那种感觉我到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楚。”那一刻,龚思诺决心回乡为乡亲们做点什么,让伊春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就在不久后的2013年,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独木经济”一去不返,“林都”人面临着转型的困惑。此时的龚思诺与父亲商定,于2013年4月正式成立了伊春宝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把目光投向东北民猪养殖产业。
黑龙江省海伦市“90后”青年张春宇的分叉路出现得有些曲折。2017年从俄罗斯回到家乡,张春宇起初做了一阵服装生意,但总觉得差点意思。思来想去,他把目光投向脚下的黑土地。“民以食为天,海伦黑土资源丰富,农作物生长环境优越,本来就是农业重镇。更何况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对这片土地有感情,还是想为家乡做些什么。”在黑龙江、山东等地的多个农业合作社绕了一圈,张春宇决定在家乡引入新事物——土地托管。
耿世龙人生的分叉路是偶然间出现的。2014年,耿世龙出差到河北省安国市收货款,在一个物流园里,他偶然撞见很多“黑C”牌照的大货车停在这里。看到来自家乡牡丹江的车,他感到非常亲切,一问才知,这些大货车载的都是牡丹江市周边地区的药材,运到安国这个北方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来卖。
一瞬间,小时候采野生药材的快乐像一股暖流,流过他的心头。不久后,耿世龙回到家乡走了一遭,发现中药材产业前景好、利润高,加上他骨子里的一份情结和对家的念想,于是果断下定决心回乡创业。他把外地的木材厂卖掉,带着多年在外奋斗打拼的家底,准备和乡亲们一起,在野生中药材的王国里闯出一片天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