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口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双轮驱动,使产业结构变“轻”、经济形态变“绿”、发展质量变“优”,蹚出了一条条独具地方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因地制宜做好“生态+”文章 执“生态妙笔” 绘“产业画卷”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7-01 10:35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椰风海韵的环绕中,市民游客漫步于公园、海湾等地,尽情享受清新宜人的空气;在田园牧歌般的景致里,海口旧州镇的荷塘层层叠叠,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为昆虫鸟类营造了理想的栖息地;在袅袅炊烟升起时,北港岛上渔歌悠扬,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当地村民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吃上了“旅游饭”,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近年来,海口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双轮驱动,使产业结构变“轻”、经济形态变“绿”、发展质量变“优”,蹚出了一条条独具地方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

5月23日,在琼山区红旗镇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向记者展示由农林废弃物制作成的绿色有机营养土。记者 苏弼坤 摄

做好“生态+农业”文章 生态资源变绿色财富

在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一家特别的“生态产品超市”将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自然资源作为“商品”摆上货架,这种创新的价值实现模式吸引了红海度假村、花青素紫玉米产业链等多个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6月30日上午,记者走进红旗镇道崇村的种植基地看到,村民张映娟正熟练地操作着手扶拖拉机,对刚收割完的花青素紫玉米地进行翻耕作业。“这个月刚卖了一批紫玉米,现在要抓紧时间翻地整地,等天气条件合适就立即播种,预计9月份就能迎来新的收获。”她一边操作农机一边向记者介绍。

这种花青素紫玉米采用有机种植方式、全程不使用农药,全身都是宝:成熟的玉米经过精细加工,玉米粒用于制作酵素产品,玉米须则被制成琼山福茶茶包;玉米秸秆与麦麸等五谷杂粮经过粉碎处理,制成生态饲料,用于喂养鸡鸭等家禽……在道崇村,紫玉米种植已经形成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链,实现“治理”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随后,记者来到尔裕村的五脚猪养殖场,场内干净整洁,空气中闻不见异味。养殖场负责人梁昌学正在操作饲料粉碎机,将紫玉米秸秆与麦麸等进行粉碎、搅拌,制作成猪饲料。“虽然我们养殖场的密度较大,但因为采用的是以秸秆和粗粮为主的生态饲料配方,所以没有异味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气污染。”梁昌学介绍,五脚猪养殖不仅能够消耗紫玉米秸秆,产生的猪粪还可以直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槟榔树下套种的紫玉米,实现了动物粪便零外运。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依托“生态产品超市”,红旗镇已吸引五田家等49家企业前来投资生态产业项目,共流转土地6255亩,整合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6块共106亩,预估合作或入市价值1.8亿元。去年8月,海南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发布,海口琼山区红旗镇搭建“生态产品超市”案例入选。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黎越] [编辑:陈德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