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三级服务网 托起幸福夕阳红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8-14 10:29

8月12日中午,临近饭点,秀英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长者饭堂逐渐热闹起来。72岁的吴坤焕在桌前坐下,餐盘里装着豉汁蒸排骨、炒空心菜和杂粮饭。“我和妻子每天中午都来这儿吃,饭菜味道清淡可口,比自己在家做饭省事多了。”吴坤焕说。饭堂内,老人们或轻声交谈,或安静用餐,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

8月12日,在秀英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长者饭堂,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过生日。

海口正聚力打造“六个之城”,其中打造全龄宜居幸福之城是价值追求。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扩大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是实现这一价值追求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市聚焦老年群体实际需求,通过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效,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体系等举措,加快构建具有海口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织密服务网 银龄添暖意

8月12日中午,秀英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长者饭堂里香气扑鼻,豉汁蒸排骨、酸菜炒猪肚、韭菜炒豆芽等菜品在打餐窗口内整齐排列,一旁还有可自助取用的菠菜猪肝汤、杂粮饭和绿豆稀饭等。

63岁的李云中是这家长者饭堂的“常客”,她最爱这里的家常味道。“我每天都来长者饭堂吃饭,昨天的豆角炒肉,今天的蒸排骨,都很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李云中说,独居以前总为买菜做饭犯愁,“来这吃不仅方便省事,还有政府补贴,一餐只需 10元就能吃饱吃好。逢年过节还有包粽子、猜灯谜等活动,生活越过越热闹。”

在海口,还有许多老人像李云中一样,在长者饭堂吃得舒心、安心。这得益于我市持续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升级,优化老年助餐布局、拓展多元服务功能,让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覆盖更多城乡社区。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长者饭堂63家,“老年幸福餐桌”从基础助餐向多样化服务升级,更成为促进邻里交流、开展志愿服务的新平台。

7月4日,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三社区“银龄互助队”志愿者上门探访高龄老人。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8月13日上午,秀英区秀英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内,78岁的居民邢月桂在休闲区域一展歌喉;一旁的按摩椅区域,几名老人正在按摩放松;书架旁的老人则捧着报刊看得入神。“我家就住附近,每天都会来这里唱歌、按摩、看电视,中午就在长者饭堂吃饭,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邢月桂笑着说。

这是海口加快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行动,建设多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着力提供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2025年市级民生实事还提出,建设6个镇(街)层面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各项目均已进场施工。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优化和扩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服务送上门 养老不离家

“小何,麻烦帮我按按肩膀,这两天总觉得酸痛。”8月12日一早,家住龙华区义兴街的陈南成老人打开门,迎来了龙华区金贸街道爱至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护理员何秀珍。何秀珍熟门熟路地拎着工具包进门,为老人按摩、打扫卫生、整理屋子。一套流程下来,老人的眉头舒展开来:“多亏了小何,家里整洁了不少,心里也踏实多了。”

陈南成今年73岁,腿脚有些不便,此前常为买菜、做家务发愁。自从申请了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每月享受10次上门服务,这成了他平凡日子里的小“盼头”:“护理仅帮着做家务、按摩,还会陪我聊天,讲讲社区里的新鲜事,让平淡的日子更有滋味了。”

“养老不离家”是许多老人的心愿,海口正通过精细化养老服务让这一愿望变为现实。为满足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海口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让服务触角延伸至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8月12日,龙华区金贸街道爱至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护理员正在为老人按摩。

在龙华区金龙路王其显老人家中,一系列家庭养老床位设施设备让他和妻子张玉燕的生活更有安全感:厨房的燃气报警器实时监测隐患,床头的紧急按钮可一键联系家人和养老机构,浴室的防滑垫、沐浴椅让洗澡不再犯怵……

“这些设施都是根据我们老两口的需求安装的,还配了助听器、四角拐杖等。”张玉燕说,养老护理员会定时上门检查各项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为老人测血压、洗澡和收拾屋子等,“有了家庭养老床位,在家养老也能享受到养老院般的专业服务,方便又自在。”

据了解,为进一步丰富和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我市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工作,由政府提供资助扶持,按照“一户一策”原则为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将“类机构”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人家中。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167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互助聚微光 温情暖夕阳

“阿婆,您看这花浇完水多精神,看了就让人高兴。”近日,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三社区“银龄互助队”志愿者们来到84岁的陈阿婆家,一边擦桌子、浇花,一边陪老人聊天。陈阿婆拉着志愿者的手,脸上露出笑容:“你们一来,家里就热闹了,我这心里暖暖的。”

作为回迁安置型社区,盐灶片区的居民回迁后,居住环境更好了,商业和配套升级了,但留守在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出门却变少了。为此,龙华区滨海街道依托盐灶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建了“银龄互助队”和“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两支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团队,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探访、生活照料等志愿服务。

59岁的黄丽华得知“银龄互助队”成立后,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如今每周都要去两三户老人家里帮忙:“帮着浇花、扫地、读读新闻,不算啥大事,但能帮到邻居,我自己也开心。”目前,已有20余名像她这样的银龄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成为老人们的“贴心人”。

8月12日,龙华区金贸街道爱至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护理员正使用洗浴机帮助老人洗浴。

为扩大社会参与养老服务力度,今年来,我市开展互助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各区持续推进互助养老志愿服务落地见效,推动形成以志愿服务为核心,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互助养老志愿服务体系——

秀英区海秀镇在海榆东社区开展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由退休党员干部带头,帮助辖区内独居、高龄老人打扫房间,陪伴老人聊天;琼山区府城街道联合区关工委组织“银发”志愿者在北官社区开展“银发互助·法典护航”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美兰区在龙岐等社区设置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点,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从“被照顾”到“互相帮”,互助养老让社区有了更多温情。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持续加快构建具有海口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满足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美好向往,答好“老有所养”的民生考卷。

记者手记 用心用情让“养老”变“享老”

从长者饭堂飘出的饭菜香味,到老人家中的家庭养老床位设备,再到社区里银龄志愿者的忙碌身影,海口养老服务的创新实践,正让越来越多老年人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养老服务网络持续织密、专业养老服务延伸到家、互助养老模式不断推广,既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照护难等现实问题,也让银龄生活有了更多温度与尊严,印证了海口打造全龄宜居幸福之城的扎实步伐。

要让“养老”真正变为“享老”,还需在精细化、多元化、智能化上持续发力。在服务供给上,可针对不同老年群体分层施策——为健康老人增设更多文化娱乐、技能学习课程,让“银发学堂”成为新时尚;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探索“喘息服务”试点,由专业机构定期提供照护服务,让长期承担照料责任的家庭成员有短期休整机会,以缓解照护压力。

8月12日,在秀英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长者饭堂,工作人员正在陪老人一起看报纸。

人才队伍是养老服务的核心支撑。当前专业护理员仍存在缺口,可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完善职业晋升通道吸引人才,同时扩大“志愿服务时间银行”试点,鼓励更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志愿者为老人服务积累积分,用于兑换其他志愿服务,形成代际互助的良性循环。

养老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暖心事业。唯有始终以老人需求为导向,在细节处下功夫、在创新上求突破,才能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体面生活、快乐生活,真正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幸福跨越。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陈歆卓 康登淋]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