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打出交通治理“组合拳”,市民感叹:
“路上不堵,心也不堵了”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聚焦早高峰拥堵治理和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两大难题,打出系列“组合拳”,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图为11月26日早高峰期间,海口滨海大道车辆顺畅通行。 记者 杨忠凯 摄
“现在早上出门顺畅多了,电动自行车随意穿行的现象也明显减少。路上不堵,心也不堵了。”11月26日早高峰时段,驾车经过滨海大道与玉兰路路口的钟女士欣喜地说道。她的感受,正是海口市近期道路交通状况改善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聚焦早高峰拥堵治理和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两大难题,打出系列“组合拳”,通过机制创新、警力下沉、科技赋能等举措,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数据显示,11月中旬至下旬,全市常发性拥堵路段数量较上一周期减少44%,路网整体运行效率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精准施策 路网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作为海口市区主干道之一,滨海大道在早晚高峰期间车流量较大。26日早上8时许,记者在滨海大道与玉兰路、滨海大道与世贸东路等多个路口看到,虽然车流密集,但秩序井然。执勤交警熟练指挥疏导,车辆平稳有序通过。“以前这里早晚高峰经常堵车,现在通畅多了,每天通勤能节省近20分钟。”市民李玉明深有感触。
精准施策是治理的关键。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全面优化交通组织模式,建立支队、大队两级指挥员早晚高峰值守制度,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同时,持续推进机关警力下沉一线,常态化支援重点路口和拥堵节点,实现高峰时段重点区域执勤全覆盖。结合天气动态调整勤务等级,围绕“五路三桥”核心区域科学布设岗位,完善车辆故障应急救援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流的影响。
在提升处置效率方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不断优化动态巡逻路线,构建交通事故“快发现、快处理、快撤离”的闭环处置机制;系统升级道路标志标线,推进交通信号灯配时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现有路网通行潜力。此外,创新推出“椰城交警直播间”实时路况直播品牌,引导市民错峰出行、合理规划路线。
一系列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数据显示,11月中旬至下旬,全市常发性拥堵路段数量较上一周期减少44%;早晚高峰拥堵路段分别下降72%和41%。通勤高峰拥堵指数由1.57降至1.40,降幅达11.42%;平均车速提升至38.1公里/小时,同比增长12.65%,路网整体运行效率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重点区域交通状况改善较为显著:国贸商圈全天拥堵指数下降5.2%,平均车速提高2.6%;国兴片区全天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8%,市民出行体验明显增强。
多元共治 电动自行车违法得到有效遏制
在破解机动车拥堵问题的同时,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等突出问题也得到有效遏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坚持“科技+管理+宣传+共治”四位一体治理路径,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管控体系。推行“定点整治+流动巡查+电子警察抓拍”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启用智能抓拍系统,形成覆盖主要路口、无死角监控的数字监管网络,精准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宣传教育同步跟进,打造“线上+线下”全维度宣教格局。持续开展“马路学堂”现场警示教育,以“劝导+学习+体验”的方式,让轻微违法者接受沉浸式交通安全教育。“以前觉得套牌是小事,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近日,李先生因驾驶电动自行车套用他人号牌被查,在“马路学堂”接受教育后,态度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诚恳认错。
据统计,今年以来,“马路学堂”已教育了不少电动自行车轻微违法人员,市民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安全头盔佩戴率显著上升,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巩固当前整治成果,紧盯薄弱环节,优化勤务部署,完善长效机制,提升城市交通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治理水平。同时呼吁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文明行车、安全出行,共同营造更加有序、畅通的城市交通环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