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对外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来自秀英区的东山草编代表性传承人袁洁名列其中。这是海口秀英区高度重视非遗人才培养结出的硕果之一。
近年来,秀英区围绕“非遗助力共同富裕”工作思路,探索“党建+人才+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建成全省首个“草编人才工作站”“剪纸人才工作站”,依托乡村特色技能大师工作室、非遗工坊等平台,通过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等机制,助力非遗提质发展。

(秀英区供图)
深挖非遗资源 打造特色队伍
据介绍,区委人才发展局、区旅文局、区教育局等部门多方联动,深度挖掘,寻根探脉,摸清全区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才底数,建立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扎实推进实施非遗项目取得实效。
目前,秀英区有海南麒麟舞、东山草编、石山民歌、秀英剪纸、美孝雕刻等非遗保护项目共5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2项,主要分布于东山、石山、永兴等乡镇,认定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名。全区掌握草编、剪纸等技艺人数46人,年长者71岁,年幼者30岁。

(秀英区供图)
厚植人才“沃土” 强化非遗传承
近年来,秀英区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累计开展非遗传承项目培训班21期,组织非遗传承人才到辖区5所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课程,建设石山中心小学、东山中心小学“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涉及草编技艺、石山剪纸和火山山歌等3项特色课程,培育“春苗”千余人次,培养造就了一支地方特色技能技艺人才队伍。
比如,海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袁洁,被聘请为秀英区文化馆东山草编技艺课程、东山镇中心小学“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东山镇紫罗村东山草编研习基地的授课老师;同时是东藜禾丰草编工坊的创始人。该草编工坊学徒来自省内海口、五指山等多个市县,已超2000人以上。受邀到琼山区三门坡、云龙、甲子等镇开展实地教学7次,培训180人次。
党建引领非遗 带动乡村振兴
据介绍,2023年,秀英区建成全省首个“草编人才工作站”,成立非遗草编党支部。袁洁担任工作站站长,以东山草编党支部为核心,联合工坊周边9个党支部成立乡村振兴党建联盟,采用“传承人+工坊+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自工作站成立以来,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平台,累计带动就业100余人,有不少村民成为合格的编织技师,掌握5大门类,30多种草编制品的制作,村民月均收入超4000元。

(秀英区供图)
搭建良好平台 展示非遗“才”艺
近年来,秀英区精心策划非遗项目展示、非遗主题节目展演、非遗特色产品展销等活动,产品通过消博会远销国内外。推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等系列活动,吸引民众和游客达百万人次。同时,深度挖掘人才工作经验做法,新华网、海南日报、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等主流媒体刊发秀英区草编非遗、剪纸非遗等先进经验做法,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人才、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

(秀英区供图)
下一步,秀英区将通过持续开展东山草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传承队伍;同时,发挥东山草编传统技艺类资源优势以及结合旅文资源方面,探索“非遗+研学”“非遗+景区”“非遗+街区”“非遗+节庆”“非遗+旅游演艺”“非遗+民宿”“非遗+文创产品”等模式,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特约记者陈创淼 通讯员黄铸 记者林英
(海口网10月22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