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海口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组织学员在华熙生物(海南)科技产业园参观。记者 康登淋 摄
城市发展,首在得人。11月25日至26日,海口举办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通过专题辅导、专家讲座、现场教学、经验分享等多元形式,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各园区人才部门,市属企业及部分重点民营企业人才工作负责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才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其创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为海口打造“六个之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激发内生动力 提振服务人才精气神
25日上午,开班动员会上,市委人才发展局局长王洪廷围绕人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怎么干好”与学员们作分享交流。“作为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海口要发挥领头雁作用,各部门领域要协同合作,厚植人才培育沃土,人才工作者要主动谋划、精准施策,围绕本地产业链建立动态更新的紧缺人才目录,做到按图索骥、靶向引才。”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充分激发学员内生动力,让他们明确自身在人才工作中的责任与使命,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海口人才工作发展的实际行动。
随后,多场讲座依次展开——外籍人才在海南自贸港的发展与机遇有哪些,孵化器如何成为人才与产业发展壮大的“成长摇篮”……专家学者聚焦人才工作全链条,从政策解读、产业适配、服务创新等多维度,与学员们进行交流与分享,帮助大家进一步找准人才工作发力点。
“人才发展需要多方协同,既要落实政策保障,更要搭建发展平台、营造良好氛围。”中国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海口分园负责人李芳结合海口产业实际,分享了引才留才的实践经验,引发学员共鸣。
作为刚接触园区人才工作的“新人”,海口综保区人才专员唐思美收获满满:“培训内容全是‘干货’,既解答了工作中的困惑,也提供了新思路,让我对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更有底气了。”
据介绍,本次培训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践、悟、用”四个方面展开,通过专题辅导为学员讲深讲透海南人才政策核心要义,采用“路演+”模式邀请企业人才、外籍人才、园区人才登台晒案例、讲故事,同时组织学员围绕重点人才业务开展互动交流,让大家在思想碰撞中破解工作难点,全方位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人才培育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立足本职岗位,尽力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人才与机遇的‘连接器’。”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科科员林锐琛说。
走进生产一线 探寻产才融合新路径
跳出课堂学真知,一线实践悟真谛。此次培训还将课堂“搬”到生产一线,组织学员走进海口国家高新区产业一线、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以“沉浸式”学习解锁产城融合密码,在实践中探寻人才服务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26日9时许,华熙生物(海南)科技产业园的产品展示区开始热闹起来。刚踏入企业,学员们便被陈列整齐的生物科技产品吸引,同时,企业满满一整墙的科研专利证书也引得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大家一边参观智能化生产线,一边围绕产品特性、市场定位等问题频频发问,企业工作人员结合发展历程逐一解答,每一个细节都引发学员们的深度思考。
随后,学员们马不停蹄地奔赴东湖高新海口生物城。大家认真聆听园区发展规划,详细了解人才引进机制、校企合作模式,并不时与园区工作人员交流心得,深入探寻如何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让各类人才在产业一线“留得住、用得好、长得快”。
“两天的培训既有政策理论的系统讲解,又有产业一线的实地体验,为企业人才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海口产投集团人力总监王瑜感慨道,“未来我们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搭建更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让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愿意来海口扎根,在产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实践课’。”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营商环境部政务审批室主任童姗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产业一线的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让她备受鼓舞。她告诉记者,自己将把此次获得的经验融入政务服务工作,用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为江东新区企业引才、育才、留才保驾护航。
下一步,海口将持续深化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引导人才工作者深耕政策、钻研业务,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推动海口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