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7年张云逸和琼剧演员红梅夫妇在颐和园合影。
1961年:解放后的返乡之行
亲切乡音未改老唱机常播琼剧
“父亲虽然常年在外工作,但他无时不在挂念家乡。”张云逸的大儿子张远之说。
据张远之介绍,在1926年到1927年期间,张云逸就曾联合本村在海口、香港还有在南洋工作的亲友们共同捐资,在上僚村建立了一所小学,招收学生,一切学杂费、书本费均由学校供给。小学还设立了平民识字班,招收全村的妇女免费读书。1928年,文昌县国民党右派县长以清乡为名,将小学校长逮捕,并查封了这所平民学校。
解放后,尽管工作繁忙,张云逸仍时刻关心着家乡的生产生活情况。张远之说:“父亲曾写信给上僚小学的校长,对学校教学提了将教学与生产密切结合的意见;同时还提出在村小学增加初中班,方便贫困学生上学。父亲还曾多次给学校寄书,都是有关教学、农业生产方面的实用书籍,每次都寄出60多册,并随信嘱咐,‘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只能采取合我们用的部分,不合的经验则不要。’在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后,父亲又给上僚农业社写信表达一个在外工作的文昌人对家乡建设的意见。”
1961年,张云逸终于重返家乡海南。这一别,已有34年,也是他在解放后仅有的一次海南之行。“可惜当时我和远之由于工作关系无法随行,只有孩子跟着父亲回到文昌。”张云逸的大儿媳王婷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提起父亲当年返乡之事。“后来听父亲的随行人员说,他会见了大批的当地干部、亲友和乡亲,从中不断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乡亲们的生活情况。当父亲知道乡亲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时,他积极向海南的同志介绍了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经验,并在老家亲手种下了胡椒。”
“其实父亲不是不想家,解放后仅回了一次海南,是因为他怕‘麻烦’。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的父亲,出行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预先做好警卫、接待等一大堆工作。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父亲压住了自己的思乡之情。”王婷说,“平时在家里,父亲和母亲都是用文昌话交谈,家里的老唱片机也经常播放《红叶题诗》《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琼剧唱段,海南情结始终深埋在父亲心里。”-
(照片由海南省档案馆提供)
(编辑:谢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