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曲艺
“小文华”陈华:艺不惊人誓不休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耿 时间:2010-12-28 19:19:44 星期二

  违抗父意的小子

  1993年,陈华先生在他的自传《我的舞台生涯》中回忆道,自己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琼剧,看完琼剧后,还爱连哼带唱几句,有一次被做生意的父亲听到后,挨了一顿训斥。因为在父亲的观念中,“五子不入流”,他希望陈华要么好好地读书,要么长大后跟他做生意。

  在家里父亲不让唱戏,他就跑到田野和荒坡上唱,赶上戏班来村里和附近村庄演出,陈华总是瞒着父亲去看个通宵。看多了,他还有样学样地模仿起舞台上的动作和唱腔,久而久之便与琼剧结下不解之缘。

  10岁那年,陈华被父亲送到离家10公里的嘉积镇读小学,暑假时才回村。假期快结束时,父亲从城里回来接他上学,恰逢村里来了戏班,要连演三个晚上的琼剧。陈华提出看完戏再回城,遭到了父亲的拒绝。在前往嘉积的路上,陈华佯称肚子疼要方便,然后在灌木丛的掩蔽下跑回村里。但父亲后脚也跟了上来,气愤之余,用棍子将他打得遍体鳞伤,好在母亲拦阻求情,陈华终于可以在看完2个晚上的戏后再回城。

  1944年,陈华的父亲到海口、府城一带做生意去了,此时当地的“玉香班”贴出招生广告,陈华一看,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应试,不想被录取了。班主王玉香看他年纪不大,声音清脆,但个子不高,就教他演“娃娃生”。

  王玉香是陈华的启蒙老师,在他的训练下,陈华学会了用气、咬字、行腔和归韵等基本功,戏越演越多,名声也越传越远,在海口的父亲知道后,写信回家责怪母亲管教不严,还骂陈华是“败家仔”,但毕竟鞭长莫及,陈华照样演他的戏。

  勤奋好学的演员

  1945年,日军投降后,“玉香班”解散,另一个戏班子“歧彩班”的班主谭歧彩(1895-1967)看中了陈华,想吸纳他一起演出,但其父不允许,陈华被迫在嘉积镇帮父亲摆摊做买卖,但“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年春天,陈华悄然离家,投奔“歧彩班”去了。当时班里有著名生角韩文华、丑角陈乐元等人,他的启蒙老师、演旦角的王玉香也在班里。

  陈华的父亲到戏班里找儿子来了,但谭歧彩料想他会来,便事先将陈华藏起来,然后三言两语就将其父打发走了。后来,谭歧彩亲自做陈华父亲的思想工作,肯定了陈华的演戏才能,终于说服了老人家。从那以后,陈华才可以心安理得地专心学戏、演戏。

  在“歧彩班”,陈华决心拜韩文华为师,跟他学艺,每年冬季都有人想以高价挖走陈华,都达不到目的。

  “在追随韩老师三年多的时间里,我老实地做人,认真地学艺。看到老师有空,就有的放矢地虚心求教,老师演出我就站在幕边看,边看边学,学他的唱法、表情、动作……。反正他的一招一式,我都不折不扣地学。年积月累,真的有点像他,故而观众给我送了一个绰号———小文华。”陈华在自传中写道。

  陈红月告诉记者,父亲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家里还备有《辞海》和《辞源》这样的工具书。

  在12月16日的“缅怀陈华、红梅、林道修表演艺术研讨会”上,著名琼剧演员陈育明说:“陈华先生和我都是韩文华老师的门徒,他学历不高,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是琼剧演员中文化素养极高者。我曾在他家中看到,书架上有文艺理论、名人传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民歌等书籍,演出之余,他还赋诗填词。作为师弟,我深深敬佩他一生好学的精神,并以他为楷模,永远激励自己。”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