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曲艺
“小文华”陈华:艺不惊人誓不休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耿 时间:2010-12-28 19:19:44 星期二

  大胆创新的“陈华腔”

  我国已故著名画家齐白石(1864-1957)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放在文学、戏剧和书法等其它艺术领域,也同样行得通。陈华先生模仿韩文华得到认可,但并不停留在“小文华”的境界沾沾自喜。

  “(解放后)观众反映说:小文华演出很卖力,但演什么人物都是一道汤,没有个性。”陈华写道,这宝贵意见促使他从此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把挖掘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个性放在首位,时刻记住每个人的形象、风貌、举止和个性特征千差万别。

  除了揣摩好人物个性,在唱腔的运用上,陈华也大胆创新,根据自身音域宽阔的特点,以腔带情,情景交融,自成一派。后来,观众将其唱腔特色誉为“陈华腔”(也称“陈华板”)。

  琼剧理论家周庆辉认为:“尽管陈华多唱高亢的‘外线中板’,但他音域宽,腔调能高能低,高而厚,低而实,高低自如,听他唱戏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据陈华的同乡、省作家协会会员王锡钧分析,“陈华板”不是自然天生,而是他博采众长,在气口功夫上将传统的“下腹式”运气法与现代歌唱采用的“胸腹式”运气法融汇贯通,使之吐纳自如,唱戏犹似闲聊;他(陈华)的发声自有一套诀窍,以丹田作为底气支力点,充分发挥人体各个共鸣腔的功能和协调作用,在传统的“五音四呼”基础上吸收西洋科学发声法,注意声法的疏密,既保持了戏曲唱法的演唱风格,又汲取了歌唱方法的旋律特点,让声音富有弹性,悠扬动人;他的唱腔“字真”、“腔纯”、“板稳”、“韵浓”,行腔干净利落,让人百听不厌。

  “陈华腔”在陈华的代表作《张文秀》、《红叶题诗》、《梁山伯与祝英台》、《彩楼招亲》和《狗衔金钗》中都有运用。

  陈育明说:“陈华善于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超越前人的唱法,譬如在《梁祝》中,他巧用高腔、中板等多种唱法,高低起伏,唱出了梁山伯的复杂心情。这样的唱法,最早源自郑长和(1892-1967),但在陈华那里有了发展。”

  由于陈华的唱腔优美,因此长期受观众所喜爱,至今仍有不少戏迷在模仿。省琼剧票友协会里就有不少人在学他的腔调,每次进社区和到农村义演时,唱得最多的也是陈华的折子戏。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