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的一天,新加坡一座建筑的某个房间内,徐天柄正和他的同志锁起门来,匆忙焚烧各类机密文件,门外是急促而剧烈的敲门和撞门声,来人中有讲华语的,也有说英语的,声音十分嘈杂。
烧完材料,徐天柄从容不迫地走出门口,看到来了不少警察。有人问他:“你是哪里人?”
徐天柄回答:“汕头人。”
对方于是将他送到了汕头。
“他为什么要说自己是汕头人?”记者问徐天志。
“唉!因为他在黄埔军校时,结识了不少国民党的高层军官,有一位军长当时就驻扎在汕头。天柄以为到了汕头,那位军长会念旧情,释放他,哪料对方不久就将他押送广州,然后秘密杀害!”
一双儿女皆为革命捐躯
在徐天柄故居一张摇摇欲坠的八仙桌上,有两块大小一致,底色朱红,但字迹模糊的牌匾。
两块匾的落款均为“中共琼山县委员会、琼山县人民政府”,时间都是“一九五二年”。一块书写着“人民战士”4个隶体大字,是“献给徐特山烈士家属存念”的;另外一张写的是“保家卫国”4个大字,是“献给徐慧芳烈士家属存念”的。
徐天志说:“徐特山和徐慧芳是徐天柄的儿子和女儿,他们的事迹我不了解,只知道年纪轻轻就牺牲了。”
党史资料对他们的介绍也很简单:徐特山(原名徐清梧)生于1912年,1941年在澄迈县美合琼崖抗日公学牺牲;徐慧芳,1915年生,曾担任中共琼山县委委员,1935年在琼山谭文一次战斗中被敌人袭击牺牲,年仅20岁。
徐天柄的侄子徐让(原名徐清贵)生于1902年,曾任中共琼山县委委员,1927年回村探望妻子和刚满月的儿子徐光业时,被敌人杀害,年仅25岁。
据昌城村委会副主任徐光华介绍,徐天柄家一门四烈士,原先有4块牌匾,除了徐特山和徐慧芳的,另外还有徐天柄和徐让的。徐光业(无子女)后来到演丰敬老院时,带上了另外的两块。他去世后,牌匾不知所踪。
在徐天柄故居的老屋内,尚存一把古旧的椅子,据说是他父亲徐开垚建房时就有了,如今已有虫蛀的痕迹,不过椅背部位有一处木雕还很清晰,是两只喜鹊在树下嬉戏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夫妻恩爱,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
我们有理由相信,儿时的徐天柄、徐让、徐特山和徐慧芳,应该曾经在上面坐过,玩耍过。他们又何尝不想如常人一般安逸一世?然而生逢乱世,他们以一腔热血投身革命,为了更多的人能在一个光明的新世界享受天伦之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牺牲叫人扼腕!其无私让人敬佩!其壮烈令人慨叹!
他们的一生,恰如徐天柄在《勇敢的琼崖农民》一文中写的:配称真正的革命英勇!
(编辑:谢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