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岁粿茶壶面塑

海南民间绝艺
在海南北部市县一些农村有一种习俗,当孩子满岁(1周岁)时,外婆往往要送来周岁粿以祝贺。而所送的粿中往往要包含鲤鱼、鸡、龙等7种动植物模型,这就是周岁粿。早在明清时期,定安地区就兴起周岁粿的制作,定安黄竹等地曾出现过多位周岁粿制作者。
在海南农村,当小孩周岁时,外婆往往要送来头尾礼(从头到脚的金饰、衣饰)和周岁粿以祝贺。因而每到孩子周岁时,娘家都会自己制作周岁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能够自己制作周岁粿的农民也不多,大多是出资聘请专门制作周岁粿的农户制作。
周岁粿在海南农村代表着吉祥如意。其包含龙、凤凰、鸡、鲤鱼、桃子、花篮以及茶壶或者出生当年生肖等七种不同的面塑,每种不同的面塑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孩子周岁时送来龙,寓意望子成龙。凤凰代表吉祥和喜庆,寓意着吉祥和太平。鸡的谐音为“吉”,寓意大吉大利,象征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平平安安。桃子,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仙桃,食之能长命百岁,代表长寿,生活甜甜密密。鱼与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常用来比喻富余、吉庆和幸运。花篮中有梅花、兰花、荷莲、桂花,莲荷与梅花一起寓意和和美美;兰花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茶壶代表孩子长得更加强壮。
孩子周岁送周岁粿
10月27日上午,在定安县黄竹镇昌盛路一栋居民楼里,66岁的周岁粿制作传承人陈世强正在制作周岁粿,客厅茶几上七堆黄、红、绿、黑等不同颜色的面团,经陈世强用手一捏,不同的造型即可形成,大约忙了10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便呈现在眼前。
在上世纪80年代看到别人制作周岁粿后,陈世强老人也学会了制作了周岁粿。说起周岁粿的制作流程,陈世强倒背如流:首先选精面粉,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品色素染料,调拌出七种不同颜色的面团,在制作的过程中根据面塑样品的颜色来糅合,比如老虎的身体颜色为黄黑白相间,就必须将三种颜色的面团糅匀,某些动物的身体需分段捏制,最后用断成小节的在牙签固定连接。制作完成后,还要将做好的成品放进锅里蒸大约10分钟,蒸过后面变得坚硬,不会软塌塌的,可以保存一些时日。
20多年来,陈世强除了传承传统制作方法外,还参照他人的样品,在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想法,通过传统与想象,经过多次的雕样设计,制作出目前流行的七种样品周岁粿。
到中午12时,一套包含龙、凤、鸡、鲤鱼、桃子、花篮以及老虎(去年是虎年)等样品的周岁粿即将完工。本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家住南海农场的黄姓妇女走进陈世强家,并支付给陈世强30元钱订金定制一套周岁粿。黄阿姨告诉记者,后天是外孙周岁生日,她是专门前来定制周岁粿的,以便孩子满岁时用得上。
接了订单后,陈世强告诉黄阿姨,他会按时完成并请她明天下午来取货。
“孩子周岁外家必送周岁粿,意图吉利。”黄阿姨对记者说。
据陈世强介绍,孩子周岁时,周岁粿在定安许多地方以及文昌蓬莱等地是必备品,外家送周岁粿不仅使女儿有面子,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祝外孙平平安安、吉吉利利。
(编辑:陈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