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海南贝雕:聆听大海浩瀚的声音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祝华 时间:2012-06-11 14:48:53 星期一


海南贝雕传承人周仁慈创作的贝雕画《海南国际旅游岛》。

贝雕笔筒


贝雕花瓶
        

    入选海南省级非遗名录理由

    海南贝雕,在明代就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并逐渐与椰雕结合在一起,是俗称“螺钿”镶嵌的一种工艺,多出现在一些传统题材山水、花鸟、人物中。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南贝雕注意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国画等众家之长,题材开始以表现海南地域特色的黎苗风情为主,同时逐渐脱离椰雕,以独自的独特面目示人。结合“螺钿”镶嵌工艺等特点,成功研究出浮雕形式的贝雕画和多种实用工艺品,从而揭开了海南贝雕工艺史崭新的一页。令人赞叹的是,海南贝雕作品有着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空灵、玉雕的质感、珍珠的光泽,并巧妙地将这些灵性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

    曾经,它们静静地躺在大海深处,寂寥地映衬着五彩斑斓的海底生物。一次次海浪的澎湃,将它们拍卷冲涮上岸,从此坠入人间烟火。作为海洋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贝壳有着天然的色泽、纹理和形状,经过精心雕琢后,便成就了今天的贝雕作品。无疑,这是大自然馈赠与人类智慧的巧妙结合,更是人与海亲密接触的另一种方式。

    在此次列入海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6个项目中,传统美术一项是由海南纨美实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海南贝雕。独特的风格、地域性的材料、浓郁的民族气息,使海南贝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渐成艺术大观园中一支新兴的贝雕品牌。

 

相关链接

中国著名苏绣大师创作英国女王像被白金汉宫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风云烟标史
美媒披露拉登不为人知九件事:爱收藏色情物品
调查称纸尿片和验孕纸成英国妈妈收藏“新宠”
海南黄花梨家具10年翻30倍 稀缺性致收藏者狂热追捧

 

    从远古走来的贝雕工艺

    关于人与贝壳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五万年前。

    远在山顶洞人时期,贝壳就被穿成串链作为装饰。据史料记载,大约5000—6000年前,我国沿海地区及其附近岛屿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群,他们居住的地方现在都堆积有大量的贝丘,贝丘中有蛤蜊、鲍鱼、海螺、长蛎、玉螺等20余种贝类化石,许多贝壳上有钻孔,显然曾经作为装饰品使用。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有关巫觋的墓葬,还发现有三组用蚌壳摆塑的动物形象。商代到秦代,贝类中的一种被打磨穿孔后,长期当作货币使用,这就是贝币。春秋战国时期,贝壳被普遍制成项链、臂饰、腰饰、服饰等,甚至还出现了马饰、车饰。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三成将士都用红线穿贝壳作坠饰,以壮军威。秦汉时期,冶炼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贝壳的雕琢开辟了新途径。艺人们利用贝壳的色泽,将一种较平整的贝壳磨成薄片,再雕出简单的鸟兽纹图样,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装饰,俗称“螺钿”,这种工艺目前不少地区仍然保留着。宋、元前后,中国民间的“螺钿”镶嵌和贝贴等工艺已经十分流行,品种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挂屏等陈设品及各种文具、烟具、台灯等生活用品。     

    海南贝雕也源远流长,在古文献中已有诸多记载。晋代郭璞在我国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就曾说到鹦鹉螺,“螺大者如斗……可以为酒杯。按今所谓鹦鹉者,出南海。”宋代周去非在地理名著《岭外代答》中,也说道,“南海出大螺,南人以为酒杯;螺之类不一,有哆口而圆长者,曰螺杯;有阔而浅,形如荷叶者,则曰潋杯;有剖半螺色红润者,曰红螺杯;有形似鹦鹉之睡.朱喙绿首者,曰鹦鹉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也有关于砗磲的记载,“海物有砗磲,蛤属也,大者如萁。背有磲垄如蚶壳。故以为器,致如白玉,生南海”。”

    可见,早在古代,海南贝雕工艺就有很高的水平。海南大学美术教授牧之认为,海南贝雕取材自然天成、创作别具风格,在我国艺术园地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告别椰雕走向新个性

    海南贝雕逐渐与古老的椰雕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明代。此后,海南贝雕大多都与椰雕拼合、镶嵌而成,或者用椰雕作座架。明丽的贝雕与古朴的椰雕形成强烈对比色调古典雅致,构思精巧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海南民族色彩。

    1999年,海南省庆祝澳门回归的礼品———一对巨型椰雕嵌贝花瓶《椰树传情庆回归》,就是用椰块和夜光螺巧制而成的。

    “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南贝雕注意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国画等众家之长,题材开始以表现海南地域特色的黎苗风情为主,这也是海南贝雕不同于北海、青岛等其他地方贝雕之处。同时逐渐脱离椰雕,以独自的独特面目示人。”海南贝雕传承人、海南纨美实业有限公司贝雕加工厂厂长周仁慈,就是当年这对花瓶的创作者之一、原海口椰雕厂副厂长王昌兴的弟子。他介绍,近些年来,海南贝雕工艺也不断创新,既有利用原贝进行雕磨、堆贴而成的各种装饰画,也有利用深海大贝壳进行雕刻的各种摆件,在参加各地的博览会上频频获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贝雕是纯手工制作,创作工具就是最简单的切割机和雕刻刀,关键在于因材施艺。“所谓‘材’,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依势取形,然后用堆、叠、联、粘等方法,制成成品,包括设计构思、原料选择、制作题材、制作加工等工序。”周仁慈说,首先是设计构思,在图纸上绘制好贝雕的图样圆雕设计,一般不用画图,全凭艺术的想象和感觉;其次是原料选择,由于贝壳品种多样,大如簸箕,小如米粒,形态繁多、色彩各异,选取料就如画家调色,全凭经验和感觉,依势取形,因材施艺;然后是制作题材,贝壳可塑性很强,能制作的题材很广泛,如花鸟、人物、山水、静物,可谓无所不能。

    最难的在最后一关———制作加工,仅工序就有十几道。“根据设计内容,按造型进行不同加工,包括切、割、磨、雕、刻、粘、拼等。”周仁慈说,由于贝壳易碎,这是检验艺人对材料利用的准确度、造型能力精确度、雕刻娴熟度的一个过程,能否出精品,全在此举。而雕刻水平的高低,决定对艺人的定位,高者是师傅,低者是学徒,师傅授艺、心传手授,学艺须拜师,传男不传女。雕刻手法有平面浮雕、立体雕、通雕和沉雕,成品可做成浮雕形式的贝雕画,亦可雕成各种用具和摆件,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极高。

    令人担忧的技艺传承

    进入海口国际创意港的一间工作室里,一幅2.4米1.1米的大型贝雕画《海南国际旅游岛》首先直扑眼帘,这是周仁慈用了近一个月时间精心雕刻而成的心血结晶。画面上,汇聚了海南旅游的大量元素:椰树、海水、沙滩、五指山、南天一柱、黎苗风情、曾经的热带海洋世界千年塔……周仁慈说,这幅贝雕画利用了多种贝类,包括珍珠贝、黄金扇贝及各种扇贝。“你看,黎族姑娘的筒裙有艳丽的红、灿烂的黄,这些可都是贝壳的原色,并未着过一丝色料,其实贝类的天然色彩也是很丰富的。”

    然而,贝雕工艺品的制作较为复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件只有几十斤重的贝雕画,有时需要消耗一两吨制作原料,经过两三个月的精雕细凿才能完成。由于工艺复杂,培养一名贝雕工人又需要很长时间,年轻人如今普遍对这门传统手艺失去了兴趣。现已67岁的王昌兴老人担忧地说,贝雕的手艺逐渐失传,致使人才青黄不接,许多贝雕厂纷纷破产,老艺人纷纷改行,贝雕这项工艺也陷入低迷,如果有关部门再不加以保护和传承,这门远古的技艺将有可能面临失传的困境。

    海南纨美公司成立于2001年,如今公司已开发出贝壳画、沙贝油画、贝雕饰装饰画、贝壳饰品、贝珠宝、贝壳雕件等个性化系列产品。业内专家认为,“海南贝雕虽然特色浓郁,但同时又因为地域性限制、工艺程序复杂,成本高及受到艺术多元化的冲击等,贝雕推广还需一定时日。”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拯救包括贝雕在内的一批传统手工艺品,改善贝雕技艺的传承延续状况。海南纨美公司董事长夏怡建议,海南应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加强雕工技艺交流、促进贝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培养贝雕艺术人才,不断提高海南贝雕的艺术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海南贝雕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文海南日报记者高虹 图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相关链接

中国著名苏绣大师创作英国女王像被白金汉宫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风云烟标史
美媒披露拉登不为人知九件事:爱收藏色情物品
调查称纸尿片和验孕纸成英国妈妈收藏“新宠”
海南黄花梨家具10年翻30倍 稀缺性致收藏者狂热追捧

 

(编辑:韩静)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