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防治经费年缺口60万元
虽然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绿色古董”,是城市文化的“活名片”、无价之宝,然而,海口市的古树名木防治经费却严重不足。
“古树名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及时防治病虫害。”海口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陈大亚说,“因为古树树龄耄耋,生长的能力降低,免疫力降低,病虫害就很多。”
海口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是负责防治全市古树名木的职能部门。该站总工程师郑永波说,按照专业的对古树名木的防治保护做法,应该是每年都要对每株古树进行一次专业病虫害防治,这样才能保护古树。但是,由于防治经费严重不足,防治工作显得捉襟见肘,每株古树名木只能三年防治一次。
陈大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市1736株古树名木,每给一株古树做一次树干、树叶、树根病虫害防治,包括药费、人工费、车油费至少需要400元,而每年拨给的森林病虫害专款仅为30万元,只能对650株古树名木开展病虫害防治。所以只能采用轮流防治的办法,全部古树名木分成三批轮流防治。而要对全市古树名木每年开展一次病虫害防治,经费缺口约60万元。
“三年防治一次的周期太长,不利于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有的古树名木保护不及,已经死了,损失太大了!”陈大亚说。
相关链接:
(编辑:王艺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