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林半觉篆刻:记录名流往事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王亦晴 时间:2013-02-18 10:09:48 星期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林半觉先生和女儿林栖凤(右)、女婿李冠一(左)在武汉东湖合影。

    初冬季节,海南大学教工宿舍区公寓楼里,海南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授林栖凤向记者展示了她倾尽心血编著的《林半觉篆刻》。一部篆刻专集,将一个时代的文化名流、艺术家名家聚集在一起,这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浅茶色的封面封底上,印着张信笺,上边有淡淡的字迹。展开拼凑在一起来看,细细辨认,却是徐悲鸿、马君武、林素园、马万里等十一位大家1938年代订的“篆刻润例”:“觉斋主人(即林半觉)篆刻上师秦汉,撷采皖浙诸家之菁华,而运之自家机杼,由奇变而归平正,观其所治印信足证也……”封面右端竖排的书名“林半觉篆刻”,是郭沫若的字。

  林半觉何许人也?他原名林泉,字半觉,号觉斋、钵园居士、苍松室主人,广西融安县人,生于1907年,卒于1983年,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家、金石篆刻家,也是林栖凤的父亲。这本书,凝聚了林栖凤几年来的热情和心血,最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父亲的篆刻艺术由于女儿的努力传承于世,这对林栖凤来讲,是莫大的安慰。

 

  不同时代的珍贵记忆

  《林半觉篆刻》一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书中,收录有郭沫若、高剑父、马君武、林素园等文化名家的题词,也有林半觉所作的各类印章。书中还分析了他的篆刻艺术道路、特点和风格,同时对有关印主人物及创作背景、时代环境等进行了介绍,多面向地向读者介绍了林半觉先生的篆刻艺术作品,可谓集篆刻艺术、历史文物研究与收藏价值于一体。

  记者看到,书中收录的林半觉篆刻的印章,有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学者、政要的名章,包括郭沫若、李济深、李宗仁、徐悲鸿、章士钊、梁漱溟等,林半觉为四子一女、妻子、妻弟等亲属所作的印章,也被收入;也有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抗战为题材创作的大量篆刻作品,如“焦土抗战”、“还我河山”、“壮怀激烈”、“国难兴邦”等,气势恢弘,极具感召力;还有毛泽东诗词、鲁迅作品的印章,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战地黄花分外香”、“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等;1979年10月桂林市与日本熊本市结为友好城市,在此背景下,林半觉创作了“中日友好”、“万古长青”、“扶桑海宇风光美”、“华夏春秋岁月长”等印章,圆融茂秀、拙朴高古,汇通秦汉古玺神韵,充分体现对中日友好的祝福与期待。

  酒香不怕巷子深。尽管林栖凤对《林半觉篆刻》一书的编辑、出版一直态度低调,该书精湛的艺术水平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已被我国和美国、日本三十多家著名图书馆收藏。

  

 

《林半觉篆刻》封面

 

  得多位文化名家真传

  林栖凤告诉记者,林半觉一生有诸多方面的成就,在文物、考古、诗词、书法等方面颇有造诣,其篆刻艺术造诣深厚,著有《印谱》、《篆刻讲义》、《广西石刻志》、《广西石刻展览会会刊》、《桂林山水》、《元佑党籍碑资料汇编》等。他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历任广西艺术专科学校金石篆刻、说文解字讲师、教授十二年。解放后曾任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专任委员,桂林市文化局顾问,多届桂林市政协委员等职。

  林半觉在学习篆刻的道路上,曾得到许多良师益友的指导,加上他自身刻苦钻研、治学严谨,方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林栖凤回忆,从童年起,父亲就在家乡从学于前清举人石金声读四书五经、古文纲鉴及唐诗宋词十余年。期间,见石金声藏有《汉铜印谱》一部,爱不释手,遂在石金声的教导下开始学习篆刻,由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8年至1934年,黄宾虹到桂林、南宁作暑期讲学,父亲曾向其求教篆刻及古印文字的知识,受益良多。

  “父亲与郭沫若也有着长达二十余年的师生情谊。1938年,郭沫若到桂林,父亲多次向郭沫若求教甲骨文字;1952年,父亲在武汉中原大学入读中央考古训练班,郭沫若担任班主任,再次研修考古学及甲骨文;1963年郭沫若又来到桂林,父亲负责组织地方历史文物,并作介绍,请郭沫若指导,再次获益。”

  在林栖凤的讲述中,徐悲鸿、齐白石等文化名家与林半觉的交往耐人寻味。1936年起,徐悲鸿多次旅居桂林,林半觉得以观摩徐悲鸿的所有自用印及藏印,这些印都出自名家之手。徐悲鸿将他珍藏的日本出版的《书道全集·印谱篇》等书籍资料借给林半觉,并介绍林半觉与齐白石大师相识,通过书信谈篆刻,令林半觉获益匪浅。

  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一枚“为凤儿急就”印章,以一寸多高的寿山石制成,以红色为主,间有黄、白、黑等,色彩鲜亮丰富,质地细腻温润,承载着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的记忆。1963年夏天,她从武汉回桂林探望父母。一天,邮递员送来长兄林栖鹤从北京寄给她的汇款单,是兄嫂资助她回家的路费。此时林栖凤已经大学毕业并工作了,兄嫂仍十分关照。汇款单需要盖章签收,但林栖凤没有随身携带印章。父亲看出她的窘迫,便让她先招呼邮递员在客厅坐下,随即进入书房,大约五六分钟后就回到客厅,将一枚印章递给林栖凤。事后,林半觉为这枚印章题刻了边款:“一九六三年夏为凤儿急就,觉”,并风趣地说:“哪有篆刻家的女儿没有印章用的道理?”这枚急就之作,不仅体现了林半觉的精湛技艺,更饱含着父亲对女儿的深厚关爱,令林栖凤感念至今。林栖凤说,父亲为她治印颇多,这枚印章最难忘。

 

   印章记录名流往事

  从这些篆刻作品中,当年林半觉与众多文人雅士“以章会友”的往事可见一斑。林栖凤在整理资料过程中,不但从中窥见父亲思考的痕迹,也再度揭开那些前尘往事,与世人分享。

  1937年日军对中国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战火硝烟中,许多文化人士原本平静淡泊的生活被打破,被迫踏上逃难的道路。其时,桂林成了文化人士的聚集地,抗战气氛很浓。艺术家们在此开展民主爱国运动,发表诗文、创作书画作品,成为宣传抗日、鼓舞民心的有力武器。林半觉先生适时在桂林法政街(现叠彩路)创办了“春秋书画印社”(又名“春秋印社”),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匾额,一时间春秋书画印社经常高朋满座,举办了多次活动。画家徐悲鸿、丰子恺、马万里,剧作家欧阳予倩,著名学者马君武等都是这里的常客。林半觉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印章,如“焦土抗战”、“还我河山”,以及诸多文化人士的名章。

  由于春秋书画印社许多活动室都是非营业性的,因此,林家经济十分拮据。有一天,因拖欠房租,房东报警,警察把他们屋里的东西都搬到街上,要强行赶人。双方僵持了一个下午,直到下班时间,时任桂林行营办公厅主任(当地最高军事长官)的李济深坐着黄包车路过,见此情景下车过问,警察便撤走了,一场危机暂时得以化解。为此,林半觉刻了一方“居仁由义”印章,感谢李济深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林栖凤说,虽然自幼饱受文化艺术熏陶,但她学化学出身,又一直致力于生物技术研究,编写这本书对她来说并不轻松。但一经确定,就全力以赴。她从认识印谱开始,查阅多种资料,渐入佳境。

  外人不知的是,2002年林栖凤身患癌症,经历许多痛苦,仍然不肯放弃,在病榻上编成此书。林栖凤说,整理父亲的篆刻作品和文章时,父亲给了她无穷的精神力量。每页翻过,父亲仿佛就在身边,脑海中常常浮现出父亲那和蔼庄穆的形象,往日的生活一一再现。《林半觉篆刻》饱含了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情,也再现了一个时代极为珍贵的记忆。

 

 

 

 

相关链接:

亚卖点“好空气”主题游 书法篆刻家卖艺助养藏孩
爱新觉罗象新书法篆刻展开展 租车公司抢滩春节市场

 

(编辑:王艺珊)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