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林半觉篆刻:记录名流往事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王亦晴 时间:2013-02-18 10:09:48 星期一

  林栖凤回忆,从童年起,父亲就在家乡从学于前清举人石金声读四书五经、古文纲鉴及唐诗宋词十余年。期间,见石金声藏有《汉铜印谱》一部,爱不释手,遂在石金声的教导下开始学习篆刻,由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8年至1934年,黄宾虹到桂林、南宁作暑期讲学,父亲曾向其求教篆刻及古印文字的知识,受益良多。

  “父亲与郭沫若也有着长达二十余年的师生情谊。1938年,郭沫若到桂林,父亲多次向郭沫若求教甲骨文字;1952年,父亲在武汉中原大学入读中央考古训练班,郭沫若担任班主任,再次研修考古学及甲骨文;1963年郭沫若又来到桂林,父亲负责组织地方历史文物,并作介绍,请郭沫若指导,再次获益。”

  在林栖凤的讲述中,徐悲鸿、齐白石等文化名家与林半觉的交往耐人寻味。1936年起,徐悲鸿多次旅居桂林,林半觉得以观摩徐悲鸿的所有自用印及藏印,这些印都出自名家之手。徐悲鸿将他珍藏的日本出版的《书道全集·印谱篇》等书籍资料借给林半觉,并介绍林半觉与齐白石大师相识,通过书信谈篆刻,令林半觉获益匪浅。

  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一枚“为凤儿急就”印章,以一寸多高的寿山石制成,以红色为主,间有黄、白、黑等,色彩鲜亮丰富,质地细腻温润,承载着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的记忆。1963年夏天,她从武汉回桂林探望父母。一天,邮递员送来长兄林栖鹤从北京寄给她的汇款单,是兄嫂资助她回家的路费。此时林栖凤已经大学毕业并工作了,兄嫂仍十分关照。汇款单需要盖章签收,但林栖凤没有随身携带印章。父亲看出她的窘迫,便让她先招呼邮递员在客厅坐下,随即进入书房,大约五六分钟后就回到客厅,将一枚印章递给林栖凤。事后,林半觉为这枚印章题刻了边款:“一九六三年夏为凤儿急就,觉”,并风趣地说:“哪有篆刻家的女儿没有印章用的道理?”这枚急就之作,不仅体现了林半觉的精湛技艺,更饱含着父亲对女儿的深厚关爱,令林栖凤感念至今。林栖凤说,父亲为她治印颇多,这枚印章最难忘。

(编辑:王艺珊)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