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满龙雕、狮雕等石雕的福地轩。
从不倒贴福
《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倒过来贴,在民间有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说那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按例写几个斗大的“福”字,让贴于各处。一家丁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能言善辩的大管家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一听深觉合情理,遂各赏50两银子。
另一则传说是讲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便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于自家门上贴个“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听到禀报后大怒,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忙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是‘福到’之意!”皇帝一听转怒为喜,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
如今有人家为了更充分地体现福而倒着贴,但土生土长的海南人绝不倒贴福,在海口小区看各家门上的福字贴法,就能分清本地人和“移民”。《天涯艺苑》主编郭仁勇解释说,海南话的谐音“倒”不是“到”,而是“倒下去”、“倒掉了”之意,所以不管是正门、里门,还是柜门、箱子上一律都贴“正福”,看到倒贴福字认为是怪事,念着都不舒服。
(编辑:王艺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