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庙雕刻
西庙香炉
西庙字匾
大姓有族谱,村村有公庙,海南庙宇文化堪称中华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单元。从城乡历经风雨的大庙小庙中,均可窥寻到一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文原脉。昨天,本报拾遗海口乡间古文化小组,由著名文化学者刚峰带队,探访“城中村”竹林村深巷里的西天庙,既为500年前乡贤“海南吟绝”王佐的传奇身世和精彩诗文而兴奋,又为供奉海南本土历史人物为神灵、长达400多年古庙所传达出当地民众的信念而感动。
王佐传说
穿越历史云烟
西天庙,庙名如佛如仙般的名称,里面供奉的却是自古以诗文闻名的明代海南名士王佐,让拜谒者顿生一种诗情画意的轻松感。王佐与丘浚、海瑞、张岳崧并称“海南四大才子”,其中王佐以“吟绝”著称。
《咸丰琼山县志》等记载称:“西天大士庙,在海口所城西二里许”。老一辈人说去“街上”指的多是得胜沙路一带,位于如今得胜沙步行街后侧,这座海南现存为数不多的年代较久、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古庙,老海口干脆叫它“西庙”。
西天庙坐落在义兴街这条狭长的巷道上,坐南朝北,占地千余平方米,共三进两厢,中间有拜亭和天井相隔。前两进房子已变成文化活动中心,有老人闲坐看电视,门楣窗棂上下有精致的花鸟等木雕,斗拱和主梁下方的墙壁有成套彩色故事,这显现了闽南一带古建筑特点,画像人物衣袂飘逸,生动形象不亚于现实中人。王佐彩雕神像供奉在有玻璃罩住的神龛之上,所戴的头冠不是官帽,手持一把扇子,平淡从容、悠然神态如同在世时晚年归家后,优游山林吟诗作赋,或密友互访传授学业。
王佐1428年生于今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7岁丧父后,随母唐朝选(唐舟的侄女)来海口,在其外婆家海南第一文化名村攀丹村,师从名师唐舟、丘浚,乡试中举后入国子监读书,虽每试名列前茅,但终未能考取进士。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年近40岁时步入仕途。从政二十余年,晚年返乡,于1512年逝世,享年84岁。
王佐官职不大、名气也远逊于海瑞、丘浚,缘何在他从未谋政的海口,在隆庆年间(1567~1572年),琼州商民于海口关厂坊(今义兴街)立西天庙奉祀,将他羽化成神?
对此,民间有诸多传说。竹里村老人说,古时附近各村庄渔民出海,一段时间总是遇上恶劣天气,有的一无所获,有的船毁人亡,有只木船上供奉着王佐,便一直出入平安。经过流传,渔民们便都认为王佐是护船的神灵。
各朝代海南地方志均简单称“明乡官王佐灵显海上,祈祷立应,故海口商民虔祀之”。《道光琼州府志》称,王佐死于海难。《民国琼山县志》则记载乾隆三十五年清朝官员说法较为详细,说王佐死时,大雨磅礴,电闪雷鸣,声震山海。家乡人以此为异象,移尸其住所西边小庙而祭祀。自隆庆以来,沧海桑田,而其庙灵验依旧,商贾、居民烧香不绝,庇护者众。
民间和官方各种版本有关王佐被奉为海口地方神灵之说,全然没有诗意,反倒有一种穿越历史云烟的沉重。
重修圣庙
彰显文化与正气
对于清朝人来说,明朝所建的西天大士庙,已经是很有年头了,王佐虽已在前朝过世,但其正直为人和精彩诗文却至今流芳于世。
西天庙建成后,屡毁屡建,现存的西天庙,是清代的建筑物。宏大的头门上,石刻“西天庙”,为清代琼籍探花郎、著名书法家张岳崧手迹,显得苍劲有力。张岳崧在他参与编纂《道光琼州府志》建置志坛庙等篇章中,均不忘提及该庙与王佐。
在乾隆三十五年记述的《重修西天庙记》一文中,介绍了一对林氏父子等人维修该庙之事。丁丑年,有卓行科贡生林世圣想修葺此庙,不料,梦想未实现就去世了。其子继承先志,召集乡民,再修此庙,众人踊跃捐赠,得钱九百元,于辛巳年秋竣工。一时间,庙宇焕然一新,乐善好施者,尚德崇贤者,故记而镌石于碑。
从这篇短文中还可看到,西天庙重修前后,清朝雷州府和琼州府两地众多官员,受朝廷派遣来治理琼州,初见该庙得知祭祀的是前代名贤王佐,多是恍然大悟,称“精英所育,万劫而不磨灭”,在多次造访王佐的家乡及其在琼足迹,读其各种书集后,大叹公之才德,一致认为其庙享誉千古是理所当然之事。
西天庙始建距今有440多年,上世纪90年代海口政府也给予两次“如旧”维修,虽有岁月风尘,但清秀面目如神光不老。读其第一进房横批为“神光普照”的对联:西天祥光高照海南大地,王佐功德普施环宇众生。又看到附近小巷墙壁上今人所题诗句:“竹林郁葱葱,贤杰留迹踪;王佐恋竹声,圣庙听民衷”,你会将世人痴心不改为王公建庙修庙护庙的真实故事暂放一边,不由得心底感叹:这也许是老海口最有文化和正气的地方!
当一座庙成为精神寄托之地后,人们的信仰坚定无比,西天庙周边的民众同样如此。竹林村村民早已不再出海捕鱼和在海上经商,但村民一代代照常去西天庙烧香敬茶叩拜,在每年农历5月15日王佐诞辰日还举办大的集体性祭祀活动,以绘画和吟诗比赛等形式,凸现王佐爱国、为民、廉政、行善等品性,向后代传承其闪光的精神。王佐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行为,借其诗文以传,给人们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其《鸡肋集》、《原教篇》、《琼崖表录》等广为传诵。西天庙门匾上题“诗宗李杜”赞其诗艺才华不亚于李白、杜甫,明代琼州府提督副使胡荣称其“诗词温厚和平,文气光明正大,当比拟唐宋诸大家”。
西庙一带地道的海南传统小吃和公期舞狮巡游声名远播,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又加上该庙是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在一般的旅游书籍和宣传册中,人们都能了解到王佐。
著名文化学者刚峰说,在2008年他翻阅大量史料并实地走访考证,在其所写的一篇长文《寂寞临高》中,对王佐的跌宕曲折的一生和为官为民时的品质进行了细致梳理。王佐性情诙谐又嫉恶如仇,遇到不平事常挺身而出,民间广为流传他不畏权势、智告御状的故事。少时因某些权势者妒忌,多方压抑,屡考难取进士,在太学监一呆19 年,但始终矢志攻读,苦心著述,誉满京都。从政后仕途坎坷,虽有明朝副宰相的丘浚老师,还有省部级大官的同学如唐胄等亲戚老乡,可其禀性不改严禁以权谋私,不拉关系不攀附,一直为地方小官未得提拔。他擅长写调研报告,平定盗乱,还注重教化,反对行贿封举,深受生员拥护,史载“所至以廉操闻,遗爱于民”。在福建大旱灾年,他率众抗旱之举顺益民众,被当地官民赞为“仁明司马”。返乡后创办书院,潜心教学,修身养性,做性情中的文化人,依然是傲然之气。
伫立西天庙,抚古思今,默读那一篇篇歌颂王佐的古今文人佳作,仿佛感觉翕动廊外竹叶的海风,正穿堂而过,发出悦耳动听的乐声,一如享受王佐正在面前持笔挥豪写海南风物浪漫诗篇带来的心灵愉悦。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