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居正的墓碑。 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摄

岳王庙秦桧铸铁铜像 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摄

王氏先祖王居正画像 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摄
南宋兵部侍郎王居正是海南王氏宗亲的渡琼始祖之一,曾受奸相秦桧排挤,被贬海南岛。
然而,据《宋史》记载,王居正一度与秦桧是好友———“素与秦桧善”,因为秦桧拜相后,曾经在王居正面前抒发的豪言壮语,没有一样能落到实处,王居正便向皇帝参了秦桧一本,秦桧怀恨在心,择机将他贬出京城。
秦桧当道时,最大的受害者恐怕是精忠爱国的岳飞父子,岳飞的部将于鹏也被发配万安州(今万宁)。他还打压和迫害了一大批忠义之士,包括被流贬到海南的李纲、李光、赵鼎、胡铨等人。
被诸多海南王氏宗亲奉为先祖的王居正,也是秦桧排挤和打击的异己对象之一。
个性书生
王居正,字刚中,祖籍江苏扬州,自幼好学,工于文词。《宋史》对其形象用8个字加以描述:“仪观丰伟,声音洪畅。”
王居正进入太学,即国子监读书时,那些学习王安石所撰的“新经”《字说》的人,都得到主管人事任免者的重用,于是他对别人说:“或贫穷,或发达,一切皆有时机和际遇,心中的是非观怎能随意改变呢?”
原来,王安石当权时所作的《字说》,大多穿凿附会,流于佛家和道家思想,但一时间治学者不敢不传习,用人单位则纯粹将它作为取士的标准,读书人不得提出自己的学说,不许自成一派,先儒的经典和注疏都被废黜而不用。后来,王安石的“新政”罢黜,《字说》一书才被禁,湮没不传。
由于不苟同王安石的《字说》和“新政”,王居正愤然离开太学,流落民间10余年。此后,国子监“司业”黄齐看到他的文章,认为他有辅佐君王之才,到了贡举考试时,准备擢举他为魁首,给士子树立典范。不料,其他考官坚持将他列为第二名,选调为江西“饶州安仁县丞”、湖北“荆州教授”,王居正都不赴任。河北大名和江苏镇江的两名守帅,交相征聘他到当地府学任教,王居正也不去。
建炎三年,1129年,刚过虚岁三十的范宗尹被举荐为丞相,时值金兵大举南下,朝廷内外惶惶不可终日。范宗尹便召来正在江苏阳羡山中避乱的王居正,寻求帮助。王居正说:“时势如此危急,你不倾尽所学来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还要等谁呢?”便将自己的见解说了一通。
范宗尹惭愧地致谢后,入朝将王居正的观点转述一番:“今日的局势,朝廷上下都觉得难,却当有容易之处,国弱敌强,都因为昔人在难处中勉强为之,今人觉得难而不再有所为。等待天意,实则是强敌而自毙。宣和(1119-1125)末年的时候,十有五六人觉得难,到了靖康(1126-1127)年间,与宣和比,谁更难?靖康末年,十有八九觉得难,到了现在的建炎(1127-1130),与靖康比谁更难?由此可见,今日虽难于前日,怎知他日不难于今日?正是因为在宣和的时候以为难,才有靖康之祸;靖康以为难,才有了今日之忧。”
宋高宗赵构听罢,大为赞赏,对范宗尹说:“像王居正这样的人才,我一生中能得一人,就足够了。”于是,王居正被任命为太常博士,不久升为礼部员外郎。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