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寻找最美海南古塔
来源: 国际旅游岛商报 作者:曾兆旺 时间:2013-08-30 10:57:56 星期五

    在海南现存的古建筑中,古塔是往往被人所忽略的一种。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遗留给后人的建筑之一,海南古塔也有不少的遗迹。从功能上来看,海南的古塔大致分为风水塔、航标塔、敬字塔等几种。从结构上看,海南古塔大部分是砖石结构。从外观上看,这些凝结了沧桑的古塔,更呈现出多样的美感。

精美的姐妹塔

    姐妹双塔位于海南澄迈县美亭乡美榔村东南面,亦称美榔双塔,民间俗称姐妹塔,始建于元朝。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在元朝时期,地方乡绅陈道叙育有二女,长女灵照出嫁,小女善长出家为尼。陈道叙为了纪念二女,捐钱“一千缗”在小女出家的辑瑞庵前建起双塔。此外,还捐出田地给小女出家为尼的辑瑞庵。老父亲对二女的殷殷关爱之情,从中可见。

    从澄迈县的国道中奔向美榔双塔,路边不时有明显的指示牌指引着方向。到了美榔村前,步行前往村东南方向,远远即见两座石塔一左一右矗立在两池碧水之中,郁郁葱葱的榕树和高耸入云的椰子树环伺四周,古朴之余又多了一份和谐之美。有关部门近期还对双塔的周边环境进行了一番修整,塔下的地面还铺上了整齐的草坪,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姐妹双塔均为石筑仿木结构,其中的姐塔高六层,正六角形,塔西北面正中刻有带冠人像一尊。塔基台面有石柱围栏,基座雕有狮子戏绣球、祥云等图案;六面各有文臣武将等雕像。旁边的妹塔,呈四角方形,塔高七层。在塔身的雕饰上,由于妹妹是出家僧尼,妹塔也纳入了更多的佛教元素,除了刻有狮、獬豸麒麟等瑞兽;四角还雕有大力士;底层正面塔心室还供有释迦、弥陀二佛。塔体每层外壁龛内均雕有佛像及六大护法金刚,姿态各异。从艺术成就而言,精雕细刻的美榔双塔无疑是海南古塔中的珍品。

    在其他文献资料中,对古塔的建设年代有另外的说法,主要认为双塔建设年代应为宋朝末期。但记者在石塔的石刻中,赫然发现有衣着装饰明显为蒙古族的人物雕像。这似乎说明,姐妹双塔的建设年代应是元朝。而同在一塔之内的另一座雕像,却又是明显的宋代文官装饰。对于这样奇特的情况,在众说纷纭中,也给姐妹塔增添了一份神敏感。

    有别于正史的严肃,记者从村民口中听到的双塔故事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另一种版本。相传在古代,美榔村有一对姐妹,她们从附近的水潭中得到了一个神奇的聚宝盆,从盆里总能舀出不尽的大米和金银财宝,但姐妹俩人却不是将此占为己有,而是常常用“聚宝盆”里取出的财富帮助穷苦的百姓,感恩的村民为了纪念善良的两姐妹,就为她们建起了这两座精美的石塔。

    经历700多年沧桑,曾经的辑瑞庵已经不见踪迹,与塔为邻的古碑也已字迹湮灭,只留下这两座紧紧相邻的姐妹塔依旧屹立着。作为海南现存最完整的元代古塔,精美的美榔双塔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对研究海南古代建筑工艺乃至佛教文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壮实的斗柄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铺前东北方、背面濒海的七星岭,海拔仅有一百米有余,但这里却是远近知名、古今辉耀的一处名山胜迹。早在明代时期,七星岭就以“七星排斗”之名成为文昌八景之一。而七星岭上的斗柄塔,更让这座“天移北斗下南溟”的山麓,多了一道雄伟壮丽的风景。

    斗柄塔建于明代,因位于七星岭上,犹如平面排列的北斗七星突然生出一支手柄,所以冠以“斗柄塔”之名。七星岭处于琼州海峡出海要道,渔船往来不绝,在科技不甚发达的古代,船覆人亡的悲剧常有发生,当地人认为是海妖作怪。热衷公益的定安籍进士王弘诲在致仕回乡后,向朝廷奏请建塔,一来“运转七星”以镇压海怪,二来起到航海灯塔的作用。尽管当时的朱家王朝为了应对此起彼伏的义军而焦头烂额,但最终还是批准了这位前礼部尚书的建议,并拨出专款任命他担任督造。

    从七星岭脚下的七星圣娘庙沿着山路攀登而上,不出半个小时,在翻过了一座小山包之后,抬头就可看见古朴的斗柄塔就半遮半掩于灌木林的树梢中。再沿着山脊缓缓向西而上,就来到了斗柄塔之下。也许是出于抗击台风的需要,斗柄塔外观显得十分墩壮扎实。向西的塔门镶有一块石匾,横书“斗柄塔”三字。从左右两边的落款文字中获知,这座砖塔落成于明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有过重修。斗柄塔八角形的身躯,明示了建筑的风水功能。抬头仰望,七层塔身直插云天,气势非凡。每层塔檐都由数叠方砖规则地向外挑出,刚猛之中别具棱角分明的玲珑之美。


    进入塔内,抬头可见一束光芒自上而来,在光影的作用下,整个古塔内景就如覆钟,顿生一种“坐井观天”之感。沿着塔内旋转的砖梯,一步步拾级而上,不时能透过拱门向外窥赏苍翠景色。这些每层对称的拱门不但起到透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台风时,让风力穿透塔身,减少对建筑的直接冲击。随着登塔高度的抬升,旋梯向上的空间也越来越窄,初时还能正身而行,到了最后,只能是侧身而过,稍微身宽体胖者,恐怕真的难以通行。

    所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塔顶凭栏而望,海景山色尽收眼底。近处,岭下连绵成片的松林伴随海风送来阵阵林涛。远处,木兰湾的大片白色沙滩连着碧波万顷的海面,船影络绎而过,洁白的木兰灯塔遥遥相望,还有一排风力发电机的扇叶在随风转动。

    从斗柄塔建成至今,时光匆匆流逝了近四百年。斗柄塔镇妖辟邪的效果人们难以细究,但灯塔航标的作用无疑给出入这一片海域的渔民们带来了平安。现今,随着不远处的木兰湾“亚洲第一灯塔”的建成,斗柄塔也已光荣地功成身退。当游人们到此登临揽胜之时,不知是否会想起这座风烛残年的古老砖塔曾经有过的峥嵘岁月?

圆形的珠良塔

    海南现存的古塔,大部分是有棱有角的造型,但府城那央村委会的珠良塔,却是难得一见的圆形。这座难得一见的圆形古塔亦名"起云塔",因位于珠良村而被俗称为珠良塔。在岁月的流逝中,珠良塔也由挺立变成倾斜,成为了一道城郊有斜塔的别致风景。

    在珠良村前的公路边下车,碧浪翻滚的广阔田畴尽入记者眼底。一座自来水塔引人注目,不远处与之并立的,就是一座被藤蔓缠身的起云古塔。从路边远远看去,起云塔上小下大,呈圆形结构,目测大约十多米的高度。由于塔身被植物包裹着,加上已经明显倾斜的状况,远观就像是一座已经废弃了的烟囱。若不是路边文物保护单位石牌的提醒,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起云古塔共有5层,塔底直径约5米,每层均对开有拱门。在每层的连接处,有各种形态的吉祥雕像围成一圈,第一层是蝙蝠,第二层是葫芦,第三层是莲花。在雕刻的旁边还绘制着祥云般的花纹,塔身的外层,涂的是民间常见的橘红色。蝙蝠、云天、红色这些元素集聚在塔身上,无非就是代表着“洪福齐天”的吉祥寓意。想不到外型粗犷的古塔,在近观细赏之下,也能发现一种独有的玲珑与精细。

    从底层的拱门进入塔内,触目可见塔内起支撑作用的木构件大都已经腐朽,墙面批荡的石灰也已经大片脱落,露出了大小不一的黑色玄武岩,整座古塔就由这些并不规则的石头砌成,让人惊奇。伸手触摸这些经历了百年风雨的石头,能让人因为沧桑变化而生出一种悠长浩渺的怅惘与感慨。

    记者向正在塔下劳作的一名梁姓村民问起古塔来历,这位梁姓村民告诉记者,起云塔是由他祖先梁开樘在清朝的时候发起建造。建塔的目的是为了"补风水",希望能保佑村运昌盛。问起建塔的时间,村民也说不清楚具体,只是告诉记者,据上辈的老人讲,每次古塔倒向哪边,这一方向的村庄总是遭受厄运。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每次塔坍塌后,都被积极修复,历经数次,概莫能外。

    摇摇欲坠的状态,让起云塔看起来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而那些见缝插针的爬山虎,更使古塔失去了原有的英姿。望着它老迈的身躯,不免让人产生一种“尚能饭否”的叹谓。

    记者手记

    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这些古塔依然屹立在世人眼前。面对残破的遗迹,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不同时代留下的印迹,更能看到海南灿烂绵长的文化记忆。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